8月26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網信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金融知識普及月 金融知識進萬家 爭做理性投資者 爭做金融好網民”活動情況。在這場發布會上,一行兩會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給廣大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開課,幫助廣大消費者守住“錢袋子”,呼吁大家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自覺遠離“跟風買賣”等投機行為!
央行:不要盲目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
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余文建表示,針對金融產品真偽的辨別,金融管理部門為金融消費者總結了一套防金融詐騙的小貼士,叫做“一看二問三查四不要”。
【資料圖】
“一看”就是看理財收益率和存款利息是否合理;“二問”就是當遇到金融方面的疑惑時,要問正規的金融機構,或者問金融監管部門;“三查”就是查金融機構是否有業務資格執照,查金融產品是否合規,查金融廣告是否違法違;“四不要”就是不要輕信不明信息,不要隨意透露個人信息,不要打開不明網絡鏈接,不要輕易匯款轉賬。
余文建表示,借此機會,也想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金融詐騙屬于違法犯罪行為,受害者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留存好報案憑證,并及時向相關金融機構尋求凍結賬戶等幫助。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盲目相信高收益和一夜暴富的神話,牢記要選擇正規渠道和產品,堅決遠離非法金融活動。
實際上,關于金融產品的查詢方式,線上就有不少便利的金融產品查詢渠道。例如,通過中國理財網可以查詢銀行業理財產品信息。通過中國證監會資本市場電子化信息披露平臺、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信息公示頁面可以查詢各類基金管理機構及產品的基本信息。通過中國銀保監會官網或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可以查詢相關保險產品信息等等。
銀保監會: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辦法預計年內出臺
8月26日,在2022年“金融知識普及月 金融知識進萬家 爭做理性投資者 爭做金融好網民”活動新聞發布會上,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王毅表示,目前,正在根據收集到的社會各界反饋意見對《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管理辦法》)進行修改完善,預計年內印發出臺。
王毅表示,《管理辦法》是銀保監會在銀行業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制定的基礎性綜合性文件。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對銀行保險機構消保體制機制作出規定;二是從保護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信息安全權等八項基本權利入手,全方位規范銀行保險機構經營行為;三是對銀保監會及派出機構的監管措施和依法處罰、行業協會的工作職責作出規定。
此外,《管理辦法》還體現了一些新特點和新要求。王毅舉例介紹,落實同類金融業務適用相同監管標準原則,銀行機構和保險機構的同類業務適用相同監管要求等;落實強監管、嚴監管原則;突出對違法違規機構和人員問責;治理群眾反映強烈的亂象和突出問題;對有關“濫收費”“霸王條款”“砍頭息”、不當催收等問題的治理,作出了規定,提出了要求。
證監會:一些理財教育課程良莠不齊,存在內容錯誤、誘導消費
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副局長林麗霞表示,證監會也注意到市場上有一些機構和個人提供的理財教育課程良莠不齊,有些課程存在內容錯誤、誘導消費、涉及具體投資分析建議、涉嫌從事非法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活動等情況,一些投資者由于購買了這類課程,被誤導或造成了經濟損失。請廣大投資者提高警惕,審慎選擇規范的投資者教育產品,產生經濟糾紛時注意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必要時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糾紛。
談到如何加強退市中的投資者教育保護,林麗霞表示,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基礎性制度,退市新規優化了立體化退市指標體系和風險警示、退市整理等配套機制,優勝劣汰、有進有出的資本市場良好生態正在加快形成,有助于從根本上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林麗霞再次提醒投資者,在常態化退市背景下,更應秉持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理念,關注風險警示信息,自覺遠離“炒小”“炒差”“跟風買賣”等投機行為,如果投資者因相關證券違法行為遭受損失,可以依法維權,積極尋求賠償救濟。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