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和減塑都不是好的解決方案,真正要做的是減少塑料對環境的污染。”
在8月26日舉辦的2022年海洋廢棄漁網嘉興論壇上,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特聘教授、浙江省長三角循環經濟經濟研究院院長杜歡政表示,要減少塑料對環境的污染,循環利用是最好的方法。
做了40多年的循環經濟研究,杜歡政認為,這兩年終于看到了資源循環利用迎來了新的時代——綠色經濟體系正在構建,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革。而和以往相對低值化的回收利用不同,這輪塑料的循環是以高品質為前提的。
(資料圖)
一方面,回收難的痛點經過了多年的探索,企業逐漸走出了一條可以盈利的道路,另一方面,在消費品巨頭的帶動下,整個供應鏈上下游形成了閉環,也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參與到回收利用的鏈條中。
在塑料的循環利用中,杜歡政提出,“企業要掙錢”,這是最關鍵的。另外,在鼓勵消費者參與的同時,還要建立可追溯和可認證的體系,“現在很多國際品牌采購的舊料(再生料)比新料貴不少,所以不少企業會用新料沖舊料,要有相應的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
作為塑料垃圾的主要歸宿,海洋集中了大量的塑料。華東師范大學塑料循環與創新研究院院長李道季在26日的論壇上表示,全球累積生產的百億噸塑料中,被回收利用的比例小于10%,而漂浮的海洋垃圾中近70%都是塑料,廢棄漁網和漁具被視為最具有危害性的海洋塑料碎片。關于海洋塑料污染的應對,到了2019年開始發生變化,陸續聚焦到了塑料全生命周期鏈條的處理上。
李道季提出,在塑料循環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的塑料戰略將對全球塑料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全球凈塑變革也將對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產業結構和塑料貿易產生影響。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胡柯華在論壇上提出,中國在全球領先的五個行業之一就是紡織,全球50%的纖維加工量發生在中國,三分之一的紡織品貿易額是中國企業實現的。作為社會生活中鏈接生產與消費的先導行業,紡織行業在以全產業鏈參與全球競爭的過程中,離不開低碳的加速轉型。而把廢棄漁網變成有用的再生材料,是推動“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一環。
26日,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循環普惠專委會和委員企業發出了“中國海洋塑料回收再生行動合作框架倡議”,旨在推動海洋塑料回收再生價值鏈產業化。
在“雙碳”背景下,國內塑料循環再生行業迎來高速增長,可持續且可觀的盈利,吸引著越來越中小微企業的加入,進而倒逼整體供應鏈的創新轉型。
浙江英瑞特再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從廢棄漁具、幽靈魚網的前端回收到高值化處理,制作成錦綸纖維應用。該公司研發總監胡鵬巖告訴第一財經,公司目前的年產值已經達到了1億元,預計在明年將實現4億產值,增長3倍。相比于傳統的散亂污回收模式,公司現在的回收方式解決了二次污染等環境與社會責任的問題。
“算是踏出了一條荊棘的道路。”胡鵬巖說他們建立了廢棄漁網價值鏈,采用回收中國沿海深海漁業活動所產生的廢棄漁網,進行高值化的回收再生工藝技術,與國際高品質品牌企業合作,將漁網再生錦綸類應用于紡織產品。同時,通過補貼當地漁民來鼓勵他們回收廢棄漁網,設立回收點,以實現國內海域廢棄漁具零增長。
于兩年前成立的寧波堅鋒新材料有限公司也屬于再生塑料的新入局者。該公司總經理麻一明對第一財經表示,公司目前的產值規模已過億,80%為世界500強企業提供PCR材料解決方案。在他看來,整個再生行業有四大動力,分別是技術與應用創新驅動、政策法規刺激、消費者倒逼和消費巨頭帶動。而企業身處雙碳技術產業鏈,受益于市場和供應鏈的擴大與升級。
作為紡織外貿企業,上海浦啟紡織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佳憶告訴第一財經,他們從成立之初就鎖定了循環再生領域,八成的生意來自于循環再生料,這是在不確定加劇的全球市場中保持增長的動力。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