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人才發展步入新階段。日前,上海印發《上海金融領域“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對上海金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出具體要求,強調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支總量較大、結構合理、類型全面、素質優良,國際化人才占比較高、青年人才不斷涌現,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金融人才隊伍。
(資料圖)
作為我國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一直以來,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高度重視人才工作,持續探索創新管理體制機制,著力建設前沿創新、協同創新平臺,完善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激勵和選用機制,吸引聚集了一批國內外優秀金融人才。
面向“十四五”,交易中心黨委書記霍穎勵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稱,交易中心將持續在培養人才上下功夫,包括立足業務發展和服務央行履職,更好契合人才不同階段成長實際和多元化發展需求,研究完善多元化職業發展通道等,形成導向鮮明、層次豐富的人才評價體系。
多措并舉加強人才培養
自設立之初,交易中心就以建設“全球人民幣及相關產品交易主平臺和定價中心”為目標,主要為銀行間外匯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等現貨及衍生產品提供交易、交易后處理、發行、基準、數據和投資者教育服務,受權發布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人民幣參考匯率等。
政策支持之下,我國金融市場規模穩步增長,交易中心在這一過程中承擔著重要作用。去年全年,銀行間市場成交1729萬億元,占上海主要金融要素市場交易量約七成,日均成交規模6.95萬億元;記者同時了解到,截至去年末,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764家,本幣市場法人類市場成員4158家、非法人產品近4萬只。
市場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集聚。霍穎勵稱,交易中心黨委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堅持營造鼓勵干事創業、激勵擔當作為的良好環境,為人才發揮作用創造良好條件。據悉,2017年以來,交易中心本部和所屬企業共有76人次申報“上海金才”項目,其中20人成功入選,包括“領軍金才”2人和“青年金才”18人。
霍穎勵強調,交易中心將“上海金才”項目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重視并積極開展前期宣傳動員,鼓勵、支持部門及所屬公司員工申報,對申報成功的“金才”課題給予持續關注和指導;同時,交易中心還不斷優化推薦機制,“青年金才”采用個人自薦與部門、下屬公司擇優推薦相結合的公開申報方式,提高青年員工申報積極性和自主性,切實發揮項目推薦評選對優秀青年人才培養的積極作用。
整體而言,交易中心入選的金才具有專業化、年輕化的特點,均為研究生學歷,具有經濟金融、信息技術、管理類等教育背景,入選時年齡平均不超過35歲。近兩年來,交易中心還將培育“上海金才”的重心放在青年金融、科技人才上,積極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因此入選金才年輕化的特點進一步凸顯,“青年金才”入選人數較2020年以前翻番,其中更有6名“90后”先后入選,占同期入選“青年金才”的55%。
除了積極參與“上海金才”評選外,近年來,交易中心多措并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一方面,搭建引才聚才的干事創業平臺。比如,打造金融科技實驗室等技術攻關、創新孵化平臺,支持金融科技人才立足交易場景、面向市場需求,探索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區塊鏈等前沿熱點技術應用落地,持續激發人才創新創造的潛力和活力;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續吸引聚集國內外優秀人才;開展專業人才招聘工作、暑期實習生項目等工作,進一步加強人才儲備。
另一方面,交易中心拓展育才強才的培養交流機制。給業績優秀、潛力突出的青年人才壓擔子,著力在市場建設一線、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發現和鍛煉人才;緊扣市場發展新需要,持續加強履職能力和新技能、新知識培訓;依托內外部資源推進常態化輪崗交流,支持人才在不同崗位鍛煉提升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再者,堅持優中選優的儲備推薦機制。內部做好各類人才評先評優,為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供配套支持。據介紹,近年來交易中心有60人次以上先后入選國家級、省部級個人榮譽或人才項目,僅2021年就推薦申報省部級以上先進集體、優秀人才項目30個。
穩中求進建設人才隊伍
“十四五”期間,上海金融人才發展仍處于戰略機遇期,面臨新形勢與新挑戰。霍穎勵表示,交易中心將持續在培養人才上下功夫,包括立足業務發展和服務央行履職,更好契合人才不同階段成長實際和多元化發展需求,研究完善多元化職業發展通道;進一步提升輪崗交流質量和效果,完善前置把關、跟蹤考核等機制;深度運用各類人才項目評選,突出創新價值、專業能力、業績貢獻要素,形成導向鮮明、層次豐富的人才評價體系。
在上海金融人才培養過程中,復合型人才與緊缺型金融人才頻被提及,被業內視為人才培養的一大重心。當前,金融領域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的出現,衍生了對于復合型金融人才和緊缺型金融人才的較大缺口,該人才市場亟待健全。
“我們需要大批懂宏觀經濟、貨幣政策、金融管理、金融法律和規則、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來建設一支政治強、懂國情、接地氣、復合型、國際化、與銀行間市場建設相適應的人才隊伍。”霍穎勵說道。
據介紹,為切實發揮在青年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中的積極作用,交易中心將著力探索對創新人才的管理機制,為人才發揮作用創造良好條件。具體舉措包括,建立綠色通道、設立資源池、優化審批流程、完善準入準出機制、加強新技術金融應用評估機制等,為創新項目推進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健全合理容差容錯等信任人才的機制、給予創新團隊適當自主權的權責機制等,為開拓創新的人才團隊松綁減負。
另外,還將進一步支持下屬技術研發類公司加強科技自主創新力度,加大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以確保核心系統、核心功能、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為目標,建設一支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金融科技人才隊伍。
“下一步,交易中心將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穩步推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金融體系高水平改革開放做出更大貢獻。”霍穎勵總結稱。
那么對于交易中心而言,如何吸引并集聚更多人才?霍穎勵提及,首先,交易中心將進一步發揮自身作為銀行間市場服務平臺的優勢,不斷完善市場交流合作機制,密切與市場成員機構、境外頭部金融科技公司等共研共建合作,加強產學研融合,建設協同創新的生態圈,聚集行業各類人才共同參與市場建設。
其次,交易中心將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金融科技實驗室、重大攻關項目等,努力打造新業務新技術的科研基地、人才基地、學術交流基地,支持業務技術人才圍繞貨幣政策、金融市場開放、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金融科技等領域的重點熱點課題開展探索研究,形成具有較高專業水準和學術價值的成果。
再者,密切與高等院校、科研團隊、專業機構的合作,加強產學研融合,緊緊圍繞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重大需求的導向,引進優秀人才智力資源協同攻關。
如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邁向新階段,金融人才培養也迎來了新的機遇。霍穎勵認為,上海在培養金融人才方面具有諸多優勢,主要體現為作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創中心,具備多個要素市場;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創新創業環境將會吸引和聚集更多的海內外金融人才投身上海建設;上海高度重視金融人才的培養工作,已推出“上海金才工程”、高層次人才引進、落戶及居轉戶一網通辦等一系列政策,不斷提高對金融人才的培養和吸引力度。
“從交易中心的人才培養角度出發,希望上海市可以繼續大力支持交易中心不斷豐富、完善銀行間市場金融、信息產品和服務體系。”霍穎勵稱,充分考慮交易中心這類金融基礎設施發展的人才培養需要,對交易中心引進高層次人才、拔尖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給予政策傾斜和扶持,繼續健全人才服務保障機制,便利人才辦事和服務工作;同時,也希望上海進一步優化金融人才培養機制,為金融人才的培養和輪崗交流提供更多資源渠道。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