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新能源產業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優質、高效、經濟的綠色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不斷推陳出新。
降本增效是新能源產業發展永恒的主題,技術變革是降低生產成本的根本推動力。投資驅動的科技創新將不斷推動新能源發展,新技術令產業發展具備更清晰的前進方向和實現邏輯,“零碳”目標并非遙不可及。
近日,在第一財經主辦的2022資本市場高質量論壇新能源分論壇上,來自新能源行業的企業高管、主題投資基金經理等專業人士匯聚一堂,共話投資驅動下的能源變革。
【資料圖】
技術變革推動清潔能源革命
從全球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增速與電動車滲透率來看,光伏與新能源汽車已經成功實現清潔能源落地應用,實現能源產業轉型升級。
事實上,新能源的完整投資周期最早出現在十幾年前,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彼時很難實現正向投資回報率,項目存活率極低。在浦發硅谷銀行行長、硅谷銀行亞洲總裁陸玨看來,近兩年,新能源行業發展出現根本性的邏輯變化,技術創新是產業發展的主推手,控制住了成本便有了規模化商業應用。“另一方面,近幾年,全球對氣候、碳排放的重要性進一步達成共識,各國相繼出臺政策與法規,明確了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進度。”陸玨說:“中長期看,光伏、新能源汽車都會出現更低的成本、更明確的商業前景、更好的基礎設施,進而形成更多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隨著光伏平價上網的到來,應用場景持續拓展,行業步入爆發性增長階段。平安基金ETF投資總監成鈞表示,光伏是一個行業景氣度非常高的板塊。國內的需求是在雙碳政策的引導下,市場對光伏的裝機量的需求是不斷的上升。“境外來看,伴隨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的稅收邊際性改善,以及歐洲市場對于新能源的替代需求不斷升級,整個全球對于光伏需求量也在不斷上升。
光伏產業鏈條較長,不同細分產業鏈之間存在較明顯差異,伴隨持續增長的需求,新技術變革疊加各環節產品不斷擴產,近年入局的光伏“新勢力”令國內光伏行業的傳統諸強格局有所松動。
作為光伏“新勢力”代表,雙良節能(600481.SH)自進入光伏行業后,憑借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積淀,踩準行業發展趨勢,公司的多晶硅還原爐、大尺寸單晶硅片業務已經成為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其中,多晶硅還原爐市場份額約70%,穩居龍頭地位。
雙良節能的首席運營官吳剛認為,長時間且大量的技術變革使得新能源領域已經具備了比傳統的化石能源更有競爭力的優勢。吳剛說,從消費角度來說,電力或會是未來能源消費的阻力。“因此,電力來源可再生化、新能源化是必然趨勢,另一個趨勢是成本最低化。光伏是新能源領域里面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有望成為新能源板塊里面最高份額的技術路徑,”吳剛說,“雙良同時在布局終端組件端,目前規劃了20GW產能”。
投資驅動創新,新能源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近兩年,新能源及碳中和領域已經成為頭部投資機構最主要的投資方向之一,多數機構對其中很多賽道都進行了全產業鏈的布局。
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從2020年約5%,快速增長至2021年約20%,目前為止滲透率接近24%,增長速度非常快。在申萬菱信基金經理熊哲穎看來,新能源行業本質是一個技術不停迭代的、小步快跑的行業。行業從1到10的發展階段是一個洗牌階段。而從10%提到50%的滲透率提升或需要10年以上周期,整個行業處在一個行業景氣度向上區間,蓬勃發展的過程或會涌現出超越行業成長的優秀企業。
“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規模、技術已經從跟隨逐漸地走到了一個引領的階段,在此基礎上打造完整的產業鏈集群或將推動國內新能源領域繼續引領全球。”熊哲穎說,就投資角度來,而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光伏產業,我們始終要去找技術的前沿的方向,沿著這一方向深入跟蹤技術成熟度、產品應用規模,放量后體現到公司業績的情況。
由于光伏與新能源汽車最終用戶的差異,跟蹤這兩項產業的技術迭代稍有差異。“電動車最終落到消費者,消費者的痛點是什么,車廠就會優先解決什么問題,這便是技術快速落地的方向。” 熊哲穎說。
新能源汽車、光伏之外,氫能被認為是清潔能源終極,受制于技術成熟度與成本,氫能尚未實現商業落地。陸玨表示,氫能是新能源領域的前沿性探索,也是全球現在比較關注的四大早期投資熱點之一。“氫能有其自身優勢,但行業發展還處在非常早期,未來需要巨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如儲運、轉送和加氫環節,需要有很多的這個技術革命推動產業壯大。”陸玨說。
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新能源行業持續快速發展,不僅為我國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也為經濟增長和“雙碳”目標實現注入新動力。隨著新能源技術的創新變革,工業產業結構與用能結構優化取得積極進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能源結構正在慢慢轉變。新能源行業將進入新一輪創新迭代周期,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創新技術將進一步驅動行業加速發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