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加深的老齡化正在對京津冀地區養老服務資源的供給形成挑戰。“十四五”時期,京津冀三地將加強養老服務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推動醫養結合機制的建立。但真正落實三地協同養老的目標,仍然面臨醫保結算、醫養水平等方面的諸多痛點。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養老研究中心主任成緋緋對第一財經表示,近年來,京津冀協同養老的重點集中在推動異地養老和打通醫保方面,近來醫保異地結算推進較快,異地養老的難點就主要是地區之間醫療水平的不均衡。
【資料圖】
與此同時,北京養老需求的“外溢”也給河北和天津的相關產業帶來了商機。房地產企業、養老服務機構、保險機構與其他投資機構紛紛在環京津地區布局養老產業。
京津冀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的“首都經濟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下屬的11個地級市和2個省直管市。隨著國家大力推進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京津冀地區經濟持續增長,大量人口涌入,使城市化進程加快。同時,京津冀地區人口激增,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北京、天津及河北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別為19.63%、21.66%和19.85%,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8.70%)。其中,天津的老齡化程度超過20%。
為了解決京津冀三地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的情況,近年來三地積極推進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打造京津冀養老一體化體系。京津冀三地“十四五”規劃對養老產業發展路徑做出了明確規劃,推動養老產業發展,促進區域養老服務資源的有效配置。
而此前在2015年,京津冀民政廳(局)簽訂了《京津冀民政事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2016年初,三地民政部門又簽署了《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2016年—2020年)》。該協議合力旨在破解跨區域老年福利和養老服務方面的身份、戶籍壁壘,形成“一省兩市”養老服務發展新格局,讓京津冀三地老人異地養老無障礙。
從這七年來的實際效果看,目前尚未實現“異地養老無障礙”的目標。8月初召開的京津冀民政事業協同發展第六次聯席會議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七年間,河北養老機構累計收住京津老年人近7000名。
泰康健投高級副總裁兼泰康之家首席執行官邱建偉在近日“泰康之家·津園體驗館”開業儀式上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京津冀老齡化程度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而且老年人總量和每年的增量都比較大,未來京津冀在老齡化方面會面臨很大的挑戰。以北京為例,由于北京的土地資源、房地產價位比較高,有關部門希望河北、天津能夠承接一部分北京養老的功能。
邱建偉認為,當前實現京津冀三地養老服務協同發展的最大挑戰有兩個,一是醫保政策和醫療資源,京津冀未來一體化或者京津冀資源要能整合,養老配套的保障體系、醫療資源需要再進一步強化和提升,否則如果只是老年人買個房子住下了,到了一定階段有健康需求滿足不了,還是不能長期待下去。二是社保和醫保政策要打通,現在社會保障體系相對來說還是按照行政區域做劃分的,未來政策層面、資源層面的整合還需要進一步有效推動和發展。
醫療資源地區間不平衡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醫保不能異地直接結算一直是異地養老的“堵點”。近來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穩步推進,到明年初《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經辦規程》推行以后,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制度體系和經辦管理服務體系更加健全,醫保這一堵點將被徹底打通。
與醫保相比,解決醫療資源地區間的不平衡這一問題難度更大。成緋緋表示,綜合配套跟不上的地區,異地養老存在困難。目前異地養老做得好的主要集中在燕郊地區,這個地方距離北京市區較近,而且綜合配套能跟上。
比如,作為首批三家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試點單位之一,河北燕郊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三期工程正在建設中,設置4694張床位,最快將于2023年投入使用。
燕達國際健康城副總裁李海燕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逐步深入,養護中心積極承接京津冀尤其是北京地區的養老需求,現已入住5000余人,其中95%以上均為京籍老人。
邱建偉則認為,京津冀與長三角相比起來,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更快一些,各個區域水平之間支付能力的差異化,比北京、天津、河北要小。在京津冀,北京是比較突出的一極,在長三角,像蘇州、杭州和上海,除了城市體量和城市的產業結構有差異之外,支付能力、消費意愿是差不多的。
因此,北京市在今年5月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首都老齡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提出推動京津冀老齡產業協同發展,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制定異地養老、醫保等配套支持政策。
《意見》明確,積極促進京津冀三地醫療資源對接共享,促進北京優質醫療資源輻射津冀地區。建立健全健康養老服務協同配套政策。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老齡產業發展。
去年9月,北京市民政局聯合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共同編制《北京市養老服務專項規劃(2021年-2035年)》,明確要求推動京津冀養老機構資質互認、標準互通、監管協同的管理模式;并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養老服務資源供給和養老服務需求雙向交流的基礎信息平臺和監管機制。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