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佛山積極的產業扶持政策和寬松的創新創業環境,為我們的成果順利落地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佛山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完整的產業鏈,也為我們之后的成果落地提供了創業沃土。”在位于廣東大灣區核心位置的南海——季華實驗室研究員、季華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副主任王心醉這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王心醉告訴記者,他和團隊正聚焦“中醫介護智能康養平臺一體化解決方案(下稱解決方案)”進行相關研發和成果轉化,他透露,“這套結合了醫療康養設備和中醫介護理念的解決方案,預計將在今年年內完成注冊申報,如果流程一切順利的話,明年年中就會上市。”
記者了解到,僅高端醫療領域,季華實驗室就引進并組建有季華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生物與醫療3D打印研究等科研團隊共160余人,在研課題組10余個,涵蓋了裝備、材料、技術等范疇。
而隨著國家不斷推動先進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產業化落地,廣東佛山成為率先站上風口、布局相關產業的地區之一。 尤其是,季華實驗室、佛山籌建中的信息裝備產業園等更是關鍵性的孵化園區。
前沿科創孵化器的“誕生”
王心醉告訴記者,上述解決方案的研發理念,源自團隊對于當下老人群體需求的挖掘,“老齡化程度加深,老人群體龐大,他們的慢病防治、養生保健、飲食起居、康復護理等需求與專業護理人員不足、家庭護理負擔較重之間的矛盾凸顯,使得失能/半失能老人養老質量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幸福感。”
“通過先進制造技術的創新實現中醫‘健康與養老’的深度結合,以形成一套完整的中醫介護智能康養服務體系是必然趨勢”。王心醉表示,他們團隊自主研發的這一解決方案包括中醫診斷AI模型、大數據平臺和康養裝備。
記者了解到,當下各醫療機構在用的機械護理床僅可滿足上升、下降等簡單功能,仍未能有效解決老人床上/床下移動、兩便清潔的需求;而在王心醉團隊所研發的解決方案中,護理床不但可以自主操控實現全自動床上/床下移動,還可在床上進行兩便處理和身體助浴清潔。此外,該解決方案所獨有的AI系統還能通過實時采集的中醫表征數據,實現中醫診療。
“項目以床椅護理系統、兩便清潔系統、中醫表征AI模型、中醫介護智慧康養平臺為目標。這一解決方案,可以幫助減輕專業護理人員、家人子女的護理壓力,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王心醉補充。
除了先進醫療設備外,新材料方向的科研項目也是季華實驗室看好的重點。“海洋生物多糖結構新穎,并表現出免疫調節、抗腫瘤、抗炎癥、抗病毒及抗氧化等多樣的生物功能活性。團隊在海洋低聚糖工業化制備、分離純化技術和構效關系研究基礎上,充分利用這些生物活性材料的生物學功能及物理和化學性能,針對特定臨床需求,研發系列應用于創面修復、藥物緩釋、組織工程支架等生物醫用材料。”季華實驗室“海洋生物功能性低聚糖及生物功能材料研究”項目團隊負責人、研究員趙巖告訴記者。
趙巖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團隊針對腫瘤患者在放化療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的二次黏膜組織創傷等難題,開發出具有抑制病原菌、促進傷口愈合、降低炎癥反應等功能的生物多糖水凝膠產品。“這為癌癥放化療患者潰瘍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已在國內多家重點醫療機構進行了臨床應用研究。”
趙巖還表示,在了解到佛山市中醫院具有嶺南特色、療效確切的外用中藥制劑,如具有抗炎和促進骨生長作用的傷科黃水、陳渭良傷科油等的臨床使用問題,團隊研制出了對這些重要制劑具有高吸收性能的生物醫用材料。
“這些材料在吸收水溶性、油溶性等中藥制劑后,會形成凝膠狀透皮吸收貼劑,對中藥制劑起到固定、控制藥物釋放和促進透皮吸收等作用。這些創新材料受到醫院的青睞,也正在逐步應用于其他醫療機構的傳統中藥制劑新劑型的研發中。”趙巖說。
政策與服務不斷“加持”
近年來,季華實驗室得益于所在市區兩級政府層面的大力支持,科創平臺功能得到快速完善,技術孵化、產業培育、人才引進等工作得以快速推進。
通過近年集中力量加快建設,季華實驗室已引進全職院士1名、雙聘院士14名、高層次人才38人,總人數達1500人,依托強大的科研團隊,實驗室不僅爭取到了包括國家和省部級重大項目在內的80余個科研項目,也積淀了一批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為何選擇入駐并全身心投入到位于佛山的這一實驗室,季華實驗室科研人員告訴記者,一方面,季華實驗室為廣東省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我們的理想和實驗室的理念一致,即做頂天的科研,產立地的成果”,另一方面,佛山強于制造、生產,有廣闊的成果轉化場景。佛山政府、實驗室也重視、鼓勵創新的科研項目管理政策,“圍繞實驗室學科方向提出的創新性想法,都會有一定的投入創新性項目經費作支持。科創團隊最高可給予2000萬元資助經費,”
另外,季華實驗室,位于廣佛極核的中心區域,也是佛山市區位優勢最明顯、產業基礎最雄厚、生態環境最優質、經濟發展潛力最大的中央科創區,匯聚了歡聚集團產業互聯總部、虎牙全球研發總部、移遠通信等一批具有知名度與影響力的科創企業總部、研發中心、服務中心、新業務板塊,這是一個高端創新的朋友圈和集聚區,能更快更好地實現創新。
以上述眾多科研團隊為基礎,季華實驗室如何提供高效服務和保障?
為此,季華實驗室知識產權處副處長徐志丹告訴記者,實驗室在成立初期專門成立“知識產權處”,負責科技成果轉讓、許可、作價投資中的具體管理工作,還提供技術經紀、檢索分析、技術論證等服務工作。
首先,徐志丹表示,在成果轉化政策上,季華實驗室堅持本地轉化導向,比如,規定對科技成果完成人及轉化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落地佛山后獎勵收益的90%,落地廣東省內其他區域獎勵收益的70%,落地廣東省外及國外獎勵收益的50%。
其次,積極推進與企業的合作與交流,通過促進傳統企業產業升級、解決企業實際問題、開展科研合作、共建研發平臺、積極組建行業創新聯合體等措施,輻射帶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再次,實驗室讓業界看到“佛山成果”,積極參與國內先進制造領域的大型交流與展會,“實驗室已參加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中國國際互聯網+博覽會等多個高端展會,多項產品在展會中獲獎;也陸續承辦、協辦了首屆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佛山峰會、2020科技成果直通車佛山站等交流活動。”
此外,為加強供需信息交流,實驗室已發起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裝備及零部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調味品產業泛粵港澳大灣區技術創新聯盟、佛山市國創生物發酵食品技術創新中心、佛山市集成電路產業知識產權聯盟、佛山市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會等聯盟與協會。
上述科研成果要實現真正落地、應用,實驗室又有怎樣的助推?
徐志丹表示,為推進科技成果落地,季華實驗室建立了管理平臺、金融平臺、孵化平臺“三位一體”的體系。其中,管理平臺“季華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4億元,為實驗室提供科研成果轉化服務,致力于打造實驗室資本增值與科技成果孵化的雙引擎。金融平臺則是“季華科技成果股權投資基金”,該基金通過導入科技金融服務,利用成果轉化基金及各級政府政策,扶持科研成果轉化到項目公司,并提供全鏈條、一站式的綜合創業服務。孵化平臺“季華實驗室產業基地”致力于打造以實驗室為核心的技術和產業生態圈,把實驗室的人才優勢和科技優勢轉化為落地佛山的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在孵化企業成立初期,我們就會將股權分配比例與后期科研成果轉化的相關管理規定結合,即季華科技占股10%至20%,剩余由團隊持股,以此充分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的積極性,同時實行風險共擔,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徐志丹說。
更多成果將落地佛山
更多的技術成果轉化正通過上述“孵化”模式在佛山落地。
上述季華實驗室,目前建設6大學科方向,覆蓋光學工程、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開展8個研究方向,包括半導體技術與裝備、機器人及其關鍵技術、高端醫療裝備、新型顯示裝備、先進遙感裝備、增材制造、新材料新器件研究、微納制造等。
而隨著《佛山市南海區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的發布,佛山南海也正在“一園兩區”空間產業布局上為半導體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為此記者也獲悉,位于佛山南海電子信息產業園的鴻浩半導體裝備基地已于近日奠基。擬建設半導體設備、半導體精密加工廠房、研發及實驗室,為里水鎮半導體產業強鏈補鏈,助力南海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制造業重要基地和集聚區。
記者還了解到,依托季華實驗室籌建的國家信息裝備先進制造技術創新中心等大項目、大平臺,佛山正在積極布局新型顯示裝備、半導體技術與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全鏈條研發與產業化應用。目前,季華實驗室已在新型顯示裝備領域形成顯示制造裝備優勢科研團隊(OLED噴墨打印機、OLED關鍵墨水材料等),打造信息裝備產業園。
事實上,佛山作為制造業大市,近年來堅持以工業互聯網為抓手,深化5G、人工智能、工業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加速制造企業數字化改造,加快推動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推動產業集群整體數字化轉型升級,為新型顯示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龍灣南海片區建設局副局長林曉容表示,佛山作為傳統工業強市、制造業強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制造業基礎雄厚。近年來,佛山大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賦能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但是傳統的產業招商都是招大商、引大樹,對傳統制造業的賦能有限。根據市委全會報告提出的“要以更強力度、更大投入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要求,三龍灣南海片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以季華實驗室為引領,集聚數字經濟、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經濟產業為發展核心,在發展定位上直接瞄準佛山CTD,打造成為“人城產”深度融合的科創高地,成為新技術大腦,新經濟引擎,新都市典范。
據悉,上述重點產業集群將具備區域特征明顯、優勢突出、牽引力強、高成長性等特點。屆時,相關成果可向企業產線轉移,將發展壯大廣東信息裝備產業集群,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