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字節跳動在傳統醫療領域的布局引發行業關注。公開信息顯示,6月22日至7月11日,北京美中宜和醫療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發生股權變更,字節跳動旗下子公司小荷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及小荷健康香港公司增持了相關股權,對美中宜和實現了全面控股。
此舉之后,小荷健康對美中宜和的持股將從2021年9月的17.57%增至30.47%,小荷香港對美中宜和持股達到69.53%。這也意味著,通過兩個主體,小荷公司實現了對美中宜和的全資控股。
(資料圖片)
字節醫療版圖逐漸擴大
據官網信息介紹,成立于2006年的私立醫療機構美中宜和定位中高端消費客戶群,提供產科、婦科、兒科、輔助生殖、產后康復、產后休養等服務。截至目前,美中宜和擁有 7 家婦兒醫院、2 家綜合門診中心及 5 家月子中心,覆蓋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其在京醫院擁有試管嬰兒牌照。
但需注意的是,2021年8月,北京美中宜和醫療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終止輔導的協議在證監會網站公布。基于市場變化及公司自身戰略考量,美中宜和擬終止輔導工作及后續發行安排。根據北京證監局對于輔導工作的相關監管要求,經協商一致,美中宜和和中金公司達成了協議。《輔導協議》經協商一致正式解除,雙方就《輔導協議》不存在未了糾紛和爭議。
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此前便透露過在生命科學與醫療版圖上的野心。2018年,張一鳴與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對話,提到當初報考大學時,最初選擇的就是生物專業;2021年卸任CEO時,張一鳴在內部信中透露,“虛擬現實、生命科學、科學計算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已現黎明之曙光,需要我們突破業務的慣性去探索。”
字節跳動在資本領域的布局也一直踐行著張一鳴的理念。2020年8月,字節完成對百科名醫(后改名“小荷醫典”)的全資收購。2020年11月,原頭條健康更名“小荷醫療”,推出了面向患者的服務App“小荷”和面向醫生的App“小荷醫生”,正式進入醫療健康行業。“小荷”APP的前身是“綠松果App”,于2019年11月7日上線,定位“醫療搜索+重病社區”。2020年12月,字節收購原百度副總裁吳海峰的幺零貳四,建成專門負責大健康業務的極光部門。
2021年11月8日,小荷醫療器械(海南)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吳海鋒,經營范圍包括第一類醫療器械生產;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專用化學產品銷售;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等。股權穿透信息顯示,該公司由字節跳動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控股。
目前,字節跳動的醫療版圖包括了線上醫療科普、數字問診、看診預約,線下醫療診所等,涵蓋藥品研發、病理檢測、線下機構等診療環節。“公司在社會責任和公益上已經有一些進展,其中教育公益、腦疾病、古籍數字化整理等新項目也持續探索中,我個人也有些投入,我還有更多想法,希望能更深度參與。”張一鳴在卸任字節跳動CEO時表示。
一位熟悉互聯網醫療和衛生體系的民營醫院資深管理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字節跳動需要拓寬流量變現的場景,但收購一家重資產的醫院,與字節跳動現有的大流量矩陣并不匹配。
“過去字節跳動對醫療的投資是很謹慎,這樣的項目應當屬于戰略投資,但隨著字節跳動戰略投資部門縮編,這次全資收購美中宜和更像是醫療業務部門做的決策,現在還難以評估對于字節跳動的戰略意義。”這位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記者表示。
互聯網踏入傳統醫療需長期投入
互聯網行業布局醫療賽道者眾多,包括阿里、騰訊、百度等,但千億市場中成功突圍的,目前只有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等。
本月早些時候,騰訊投資了北京丹序生物制藥,后者是一家生物創新藥研發企業,擁有全球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騰訊的AI技術可以在單細胞測序方面探索更多應用的可能性。
頭豹(上海)研究院醫療行業首席分析師李依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自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征求意見稿,擬禁止第三方平臺直接參與藥品網售之后,科技公司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布局更為謹慎,更多以O2O的形式切入醫療行業。有線下醫療托底的互聯網醫療發展前景與空間都更被看好。”
對于互聯網企業在醫療領域的積極布局,易觀分析醫療健康行業分析師張競文對記者表示,不論是從政策監管角度還是行業目前發展的現實情況來看,互聯網醫院都不能單獨存在,而是定位于對線下醫院的補充,因此對平臺而言,線下布局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張競文稱,布局線下的優勢在于能夠使線上到線下的服務更具有連貫性,滿足患者多方面的就醫需求,提升患者滿意度,實現就醫閉環。但通過流量導入線下醫院的打法實現互聯網醫療盈利還是有難度:一是從市場實踐中看到,互聯網醫療盈利一直是行業面臨的難題,流量成本越來越高,但用戶留存卻不及預期,盈利難題還沒有破解之法;二是流量導入手段在監管持續加強的背景下可能會面臨限制,效果不及預期;三是醫療決策往往是十分慎重的,獲得患者信任需要長時間的努力。
因此,在張競文看來,自互聯網領域踏步進入壁壘更高的傳統醫療行業,這種跨界經營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和行業積累,而是繼續采用互聯網思維、采用“砸錢換流量”的打法是行不通的,需要尊重醫療行業的運作規律,講究長期積累,不能急于求成。同時,明確傳統醫院與互聯網醫療之間的角色,加強線上線下融合,發揮互聯網醫療和傳統醫療各自的優勢,才能實現收益最大化。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