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年后首艘從烏克蘭南部港口出發的運糧船是否順利?
當地時間8月1日,根據俄烏與土耳其和聯合國就黑海港口外運農產品問題達成的相關協議,首艘載有烏克蘭糧食的船只從烏克蘭南部港口敖德薩港啟航。
(資料圖片)
不過,最新消息顯示,由于延期太久,這艘全球關注的運糧船面臨被拒收的尷尬。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認為,雖然這一事件不會影響后續的交付,但烏克蘭糧食外運要恢復到俄烏沖突前水平依舊充滿變數。
因延期被拒收
這艘名為“RAZONI”號的運糧船載著2.6萬噸玉米于8月1日從烏克蘭南部的敖德薩港口率先啟運,2日抵達土耳其水域,接受檢查后駛往目的地黎巴嫩首都。
不過,在海上行駛近一周后,“RAZONI”號并沒有如期抵達目的地,因為黎巴嫩買家拒收這批貨物,給出的理由是延期時間太久了。上述消息得到了烏克蘭駐黎巴嫩大使館的確認,并稱“RAZONI”號正在尋找新買家。
根據Refinitiv船舶跟蹤數據顯示,該船原定于8月7日抵達黎巴嫩的黎波里港,但由于原買家拒收,“RAZONI”號的目的地已經被改為土耳其的梅爾辛港,目前停泊在土耳其南部海岸附近。
原本這批貨物的既定交付日期是在3月,但由于2月底俄烏沖突升級而耽擱。烏克蘭方面指責俄羅斯封鎖了烏克蘭的港口,導致烏克蘭境內至少囤積了2500萬噸糧食急待出口。而俄羅斯則認為是烏克蘭方面在港口設置水雷、利用船只走私軍火等,阻礙了糧船的正常運輸。
隨后,在土耳其、聯合國等多方斡旋下,俄烏在7月底簽署了關于烏克蘭糧食外運的2份“平行協議”,這被視為俄烏“運糧走廊”正式建立。其中,烏方簽署的協議除了恢復三個港口的糧食出口外,還規劃了在伊斯坦布爾成立聯合協調中心的事宜。由四方參與的協調中心監督運糧船只的糧食裝卸、武器排查、航運路線等。目前,該協議的有效期為120天,但聯合國期待此次倡議能夠持續到俄烏沖突結束。俄方的協議則與俄化肥、谷物出口有關,有效期為3年。
專家:指望烏糧食出口立即恢復到沖突前水平不現實
盡管首艘烏克蘭出發的運糧船遭遇被拒收的尷尬,但經濟學人智庫(EIU)行業研究分析師巴塔查里亞(Barsali Bhattacharyya)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這不會影響后續運糧船的交付。
據央視新聞報道,黑海港口外運農產品問題聯合協調中心當地時間8月9日發表聲明,該中心授權“PETREL S”號和“BRAVE COMMANDER”號貨船赴烏克蘭運糧。聲明稱,這兩艘船將于當地時間10日在馬爾馬拉海接受檢查,如果通過檢查,它們將分別啟程前往烏克蘭切爾諾莫斯克港和尤日內港。
聲明表示,9日三艘從烏克蘭出發抵達土耳其海域的船只“RIVA WIND”號、“GLORY”號和“STAR HELENA”號均已順利通過安全檢查。10日聯合協調中心將在馬爾馬拉海對三艘抵達的船只“MUSTAFA NACITI”號、“ACURA”號和“ARIZONA”號進行安全檢查,通過后即可繼續前往各自目的地。
根據土耳其國防部的統計,自8月1日開啟運輸以來,已有五批總計12艘載有烏克蘭糧食的船只離開烏克蘭南部港口,2艘獲批進入烏克蘭切爾諾莫斯克港運糧,7艘船只從烏克蘭出口了約24.3萬噸玉米。
不過,巴塔查里亞還對第一財經強調,烏克蘭糧食出口什么時候能恢復至沖突爆發之前的水平仍有待觀察,“要立馬指望烏克蘭的糧食出口能恢復到沖突前的水平,是不現實的。只要沖突還在繼續,緩解的效應其實會非常有限”。
他解釋道,不少糧商仍在觀望,船運公司也沒有大規模開始運糧,船東還需評估水雷等直接安全風險會不會對船員造成安全威脅等。“另一方面,此前俄方簽署協議中明確表示要確保承接俄羅斯谷物和化肥出口合同的船運公司和保險商免遭西方對俄制裁波及。船東們也要考慮這一保證是否現實可行。”他說。
全球四大糧商之一的ADM首席執行官盧西亞諾(Juan Luciano)此前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關于烏克蘭糧食運輸充斥著好消息和壞消息,且后續運糧還涉及燃料、人員安全、擔保等各種問題,但只要運糧走廊保持暢通,烏克蘭的糧食出口會有一個“涓滴效應”。“大家都在摸索有效安全的運輸方式,在投入大船運輸前,各方建立信心是最重要的。”他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