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發布了《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元數據》《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質量要求和檢測方法》三項國家標準,三項標準將從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據悉,三項國家標準規定了中小學數字教材出版活動的基本流程,對中小學數字教材提出了質量要求,給出了檢測流程和檢測方法,并提出了能夠兼容教育領域和出版領域的整體方案。三項國家標準的實施將為出版單位保障中小學數字教材質量提供參考依據,為中小學數字教材大規模出版傳播奠定技術基礎,將對后續中小學數字教材的治理工作發揮支撐作用。
堅持“凡編必審”
“數字教材,即綜合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傳統紙質教材進行數字化處理,進行數字化呈現,使其應用體驗感得到提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中小學數字教材與其他教材的檢測程序基本一致,2019年發布的《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附則中明確數字教材可參照紙質教材的方式進行管理。相較傳統教材,數字教材更新速度更快。因此,質量檢測需要兼顧教材質量管理要求與數字產品自身的技術特征。
在各行各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教材也搭上了數字化的快車,但因其關系著未成年人的教育問題,數字教材的出版更需高質量高要求。
就具體內容而言,《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質量要求和檢測方法》在差錯率的要求、圖片圖像分辨率、視頻時長等方面做出了諸多要求。
據介紹,區別于一般數字教育出版產品,《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列有三個特殊環節:一是原型開發與驗證,基于原型在技術和應用上客觀分析和評估數字教材設計框架的科學性,降低開發風險;二是申領標識,明確中小學數字教材應在出版前申請并取得出版標識,并置于數字教材顯著位置;三是審核與審定,該流程是保障數字教材政治性的必要流程,數字教材應遵循“凡編必審”的基本原則。
嚴格出版流程
《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中包括五個步驟:選題策劃與論證、原型開發與驗證、編輯制作、質量檢測、產品發布。
其中,質量檢測合格的中小學數字教材應根據教育行政機關發布的中小學教材管理制度進行教材審核與審定,涉及地圖的數字教材還應送審地圖。編輯、開發人員應根據審核、審定意見,對數字教材進行修改、完善以及明確是否需要再次送審。數字教材通過審核、審定后,應由出版單位的指定責任人簽字確認為可發布產品。產品發布后,相關的選題策劃,原型設計與開發、編輯制作,質量檢測等出版環節中形成的重要過程文件、資料及加工素材應及時歸檔保管。
近年來,我國非常重視青少年近視問題。自今年3月1日起,強制性國家標準《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正式實施。
為了青少年近視防控,《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質量要求和檢測方法》也對數字教材能否“看得清”進行了詳細規定。
例如,規定了不同學段的數字教材在個人學習終端顯示設備上的字體,其中義務教育一、二年級文本的正文內容顯示尺寸最大,要求字的顯示尺寸≥16P字的印刷效果,且正文行空≥5毫米。關于數字教材中單一視頻的質量與時長,本次發布的國家標準規定,視頻畫面橫向應大于或等于1280像素、縱向分辨率應大于或等于720像素,小學階段時長不超過20分鐘,中學階段不超過25分鐘。關于圖片,國家標準則明確了圖片、圖像顯示分辨率不低于720像素,且不存在明顯畸變、模糊等嚴重失真問題。
專家表示,這些關于視力保護的技術條款是具有科學依據的,能夠有效地對青少年近視問題起到防控作用。
徹查問題教材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人教版數學教材插畫事件”引發熱議,教育部日前表示,已成立調查組進行全面徹查,絕不姑息。在此之前,教育部已表示,責成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重新組織專業力量繪制教材插圖,確保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使用新教材。教育部將組織專家團隊進行嚴格審核把關。
近日,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署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教材工作責任追究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針對大中小學教材編寫、審核、出版、印制發行、選用使用等各環節存在的主要責任問題,明確了追責情形和處理方式,實行全覆蓋、全鏈條、規范化責任管理。指導意見印發后,教育部等部門將指導各地區各單位細化教材工作責任追究辦法,健全責任落實機制,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為高質量教材體系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業內人士表示,事實上,在校的學生對教材上的插畫關注度還是比較高的,預習和背書的時候都會看插畫,平時也會在插畫上涂涂改改搞些自己的小創作。目前,中小學教材出版主要由教育部指定實力較強的出版社來完成,出版社的話語權較大。
據介紹,未來基礎教育階段的教材課文、插畫審核流程可優化方向較大,可以與教育改革進程相結合,引入多方共同參與的機制,完善教材的編輯、出版、審核機制。首先,可以成立行業性自律組織,設立行業守則和標準規范,加強監管,對違法違規的出版社、編輯、畫師等組織和人員進行相應處罰,嚴重者可記入社會誠信記錄。其次,在教育系統內,可以成立專家評審委員會對教材內容進行多輪審核,加強把關,而不是由某個單一部門直接審批。(依琰)
標準看點:
中小學數字教材質量要求
●有效性:
數字教材及其每個部分能夠正常打開和運行。
●完整性:
數字教材應具有作為出版物所有必備要件和信息。
●規范性:
數字教材的重要信息、技術格式、顯示效果等符合相應的技術規范,以滿足《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GB40070—2021《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等政策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規定;數字教材中的編輯性差錯處于允許范圍內。
專家觀點:
引入市場化機制
專家建議,在改革教材方面,可以考慮引入市場化機制。由教育部出一套囊括基本知識點大綱的指引教材作為教材80%的必需內容,在對出版的教材提出一定要求后,各地有資質的出版社都可以參與余下20%的設計,最后由市場反饋決定使用哪些版本。此外,還需加強培訓和資格審核,提高兒童教育領域插畫師、編輯等人員的入門門檻,在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能力和政治素養的培訓后,要求其持證上崗,實現長效化的專業機制。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