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達沃斯論壇)上,氣候變化再次成為全球焦點。隨著世界經濟逐步復蘇,2021年全球碳排放量再度反彈,創下年度最高紀錄。
當前全球氣溫已較工業化前水平上升1.2°C。世界氣象組織5月9日的最新通報指出,未來5年全球年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1.5°C的可能性為50%,這一概率將隨著時間推移而增加。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如果按照當前的減碳承諾前進,到2030年全球升溫可能突破2.4°C,超過《巴黎協定》設定的限值。
同時,全球自然環境持續惡化,干旱、洪水、極端高溫等氣候異常頻發,保護地球已經刻不容緩。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必須加速行動,扭轉氣候變化趨勢。
將減碳技術更快速、更廣泛地應用于樓宇、交通、工業等各個碳排放重點行業,正是應對氣候挑戰的關鍵。數據顯示,37%的全球碳排放來自建筑行業,其能耗已經超過工業和交通等行業,成為用能第一大領域。而全球城市化進程方興未艾,該行業的碳排放還將持續增長。
人類的生活和工作與樓宇建筑息息相關,當前能源價格已飆升到了數十年以來的峰值,提高能效、減少能耗已成為當務之急,樓宇建筑節能迫在眉睫。
現有技術已經可以大幅降低建筑能耗。無論是新建建筑還是存量建筑,應用技術方案不僅有益于生態環境,還能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例如施耐德電氣新辦公樓IntenCity就配備了兩臺風力渦輪機和大量太陽能電池板,為整棟大樓提供所需能源。
這座大樓正是全球建筑節能的標桿。根據LEED認證國際框架對建筑的環境友好評級,IntenCity辦公樓已經實現了凈零碳排放,其能耗僅為歐洲同類建筑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且僅需3到5年就能收回在低碳化和數字化方面的投資。
降低樓宇建筑能耗也將帶來更多社會效益。對低碳、高效的建筑和城市增加投資,將增強全社會的能源韌性、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還能顯著改善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以及健康水平,提升幸福感。
然而,對許多樓宇業主、運營商、開發商和投資者來說,可用的減碳解決方案及價值和投資回報還不甚清晰。
為了幫助各類決策者增進對減碳技術的了解,更好地評估相關投資,施耐德電氣攜手埃森哲和世界經濟論壇(WEF)共同推出了樓宇價值框架。該框架作為世界經濟論壇“凈零碳城市”倡議的一部分,為各種規模、用途和位置的樓宇建筑提供整套面向未來的投資建議,以及實踐方案。
該框架提出,樓宇建筑行業減碳的起點是實現單體建筑的低碳化和數字化。要實現低碳化,應該盡量避免使用化石燃料,比如用石油或煤炭供暖、用煤氣做飯等,而代之以效率更高、更加清潔的電力。
不止于此,低碳化也包括樓宇自身生產清潔能源。比如IntenCity辦公樓所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這類清潔能源技術已經成熟,其成本近年來也已經大幅下降。全球的樓宇所有者和經營者都應該考慮部署這類技術,使建筑從“能源消耗”轉向“自產自銷”。
在數字化方面,傳感器和自動化系統能夠確保供暖、制冷和照明等系統應需而動,進而幫助樓宇大幅節約能源,提高能效。雖然雙層玻璃等絕緣材料也能強化樓宇的保溫和制冷效果,從而減少能耗,但從長期來看,依托數字化工具進行“主動”的能源管理能帶來更高的效益。
此外,數字化工具還可以幫助樓宇管理者和住戶更好地監測能源消耗,了解不同行為導致的能耗變化。基于這些數據,樓宇管理系統可以進一步賦能建筑更高效地利用能源,并為管理者提供預警,助力提升能效。當各個系統的數據打通,樓宇建筑運營就能實現最大程度的優化。
不僅如此,就資產的全生命周期來說,數字孿生技術從設計階段就開始優化樓宇能效,助力施工階段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減少浪費,并從日常運營中持續產生收益。
單體建筑的低碳化和數字化只是系統減碳的一部分。更宏偉的理想是,將樓宇的能源和資源管理能力整合到更廣泛的電力、交通和電動汽車充電生態系統中,從而為城市提供穩定的能源供給,加速整個系統邁向凈零碳排放。
在芬蘭的耶爾文佩市,零售品牌Lidl的物流中心運用能源管理系統收集制冷系統產生的熱量,出售給當地電網,支持周邊區域的供暖。未來IntenCity辦公樓也會將其風力和光伏發電產生的剩余電力輸送給附近電網。
從零碳樓宇到零碳城市,建筑減碳是人類應對氣候挑戰的核心陣地。如果說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那么零碳城市將成為構建可持續未來的基石。人類已經擁有了最有力的技術工具,快速應用、立即行動才是關鍵。
(作者系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