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持續增長,科技經費的投入結構也在優化調整。
在6日上午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科技強國”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回答建設科技強國計劃在哪些領域投資問題時表示,經費要圍繞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創新活動?我們有什么樣的創新力量?他們有什么訴求?怎么樣有利于他們從事科研創新?不管是搞基礎研究的、應用基礎研究的、技術創新的還是成果產業化的等等,我們都要加強資源配置。”他說,一個是政府投入明確導向,體現國家發展戰略。一個是引導企業投入更多資金進行科技創新。同時,我們還在開展國際合作,我們的科學家在國際合作中,有些以項目為載體,有些以平臺為載體,這些載體需要的服務和投入也是支持的方向。
王志剛稱,要重點加大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因為基礎研究是從未知到已知,減少不確定性、增加確定性的過程,加強基礎研究,就是要把其中的規律、方法、技術路徑找到。同時還要把關系人民生命健康、關系人民生活的重大領域作為科研資源配置的重點。
作為基礎研究的關鍵組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就在杰出青年、優秀青年、青年基金等多個項目上資助了多位從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李靜海在會上介紹,通過近五年的持續努力,科學基金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在資助管理策略改革方面,明確資助導向、完善評審機制、優化學科布局。例如,根據科學問題的屬性進行分類申請和評審。對四類不同的科學屬性進行分類評審,試點范圍逐步擴大,去年總共有28萬份申請,85%的項目采取這種方式進行評審,科研人員選題質量顯著提升。
在資助管理機制改革方面:實施原創探索計劃、實施人才資助體系升級計劃、推進學科交叉研究資助管理改革、完善基礎研究多元投入機制、優化資金和項目管理機制。
比如,建立隨時受理申請、預申請、交互式評審等新的機制,及時支持極具創新性的思想。過去兩年共資助了204項這類申請。李靜海說,大家關注的“杰青”項目每年資助量由200項增加到315項,“優青”項目由400項增加到630項。青年項目過去4年間共資助了7.5萬項,一大批年輕人在這個項目的支持下進入了基礎研究領域,資助項目數逐年增長。
同時,改革聯合基金,針對不同合作對象,明確出資比例。按對象的公益性質層次,與企業是1:4,與地方政府是1:3,與部門是1:2,引導各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礎研究支撐社會經濟重大需求的能力。“協議期內吸引外部資金投入123億,今年聯合基金吸引的外部經費已經相當于中央財政投入的近8%,這是相當大的比例。”
而且,率先在杰青項目中,給科研人員足夠的自主權,開展了經費使用包干制試點,隨后青年基金和優青項目也實施包干制。
在資助管理布局改革方面,根據源于知識體系邏輯結構,促進知識與應用融通,突出學科交叉融合的原則,將9個科學部整合為“基礎科學、技術科學、生命與醫學、交叉融合”四個板塊,打破學科壁壘,實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用宏觀調控經費引導各個領域科研人員圍繞重大的復雜問題協同攻關。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