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今年以來,結構化行情的極致演繹、主題投資階段性主導市場,曾在過去兩年備受認可的均衡風格基金迎來“逆風局”。
分行業看,在全球科技浪潮推動下,通信、傳媒行業領漲,順周期板塊的商貿零售、食品飲料、建材、美容等行業跌幅較大。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31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年內漲跌幅首尾相差超70%。
(資料圖)
極致分化的行情對均衡風格基金提出了很大挑戰,近七成均衡風格的基金年內收益為負,多只產品的年內跌幅已經超過了10%。有基金經理表示,過去的均衡投資可能僅僅停留在了行業均衡層面,但今年的市場值得均衡風格基金經理反思,將行業均衡向市值均衡、風格均衡深化,做到真正的均衡。
均衡風格基金遭遇逆風
這一輪均衡風格基金的走紅起源于2021年。中信期貨研究所指出,2021年末以來,由于宏觀環境不確定性加劇、市場整體走熊、板塊勝率較低等原因,越來越多的公募產品切換回均衡配置;尤其是2022年以來,市場整體向下,高貝塔屬性的輪動型基金在2022年跑輸均衡型基金,均衡風格基金愈加走紅。
但在今年,在結構化行情的極致演繹下,曾在過去兩年備受認可的均衡風格基金遭遇逆風。
如果以名字中帶有“均衡”為標準進行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全市場有71只均衡策略基金,其中48只年內收益為負,占比近七成,其中部分產品的年內跌幅已經超過了10%。
例如,華南某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均衡型基金,年內跌幅近14%。從一季報來看,該基金的持倉均衡配置在科技、消費、金融、新能源等多個行業,其中,第一大重倉股國聯股份(603613)已經在今年下跌超40%,此外,該基金還重倉了山西汾酒(600809)、恩捷股份(002812)等多只回調較多的個股,也為基金收益帶來了拖累。
再比如,上海某公募的均衡策略部總經理曾在一季度進行了大幅調倉,不僅向科技板塊進行了一些調整,而且加強了在半導體、醫藥行業的配置,前十大重倉股更換了八只。然而,在大刀闊斧的調倉下,該基金經理的業績卻從一季度的3%掉落至現在的-8%,意味著多只個股可能都恰好加倉在了階段高點。
除了上述名字中帶有“均衡”的基金,市場上有不少以均衡風格著稱的明星基金經理,也普遍在今年表現不佳,某知名百億基金經理旗下產品的年內跌幅已經超15%。
只是行業均衡還不夠
均衡風格基金遭遇逆風,和今年相對極致的市場行情有很大關系。
今年上半年,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帶動下,科技板塊領跑市場,而消費、地產等與經濟基本面相關度較高的行業則較為低迷。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申萬通信指數年內漲幅超50%,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排名第一;與此同時,申萬商貿零售指數的年內跌幅超20%,首尾相差超70%,不同行業之間的表現分化較大。
“今年這種極致分化的行情,其實對均衡配置風格的基金經理并不友好,因為投資組合中的非熱門賽道的部分會對基金凈值造成很大拖累。”上海一位均衡風格的基金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他指出,在過去幾年,均衡投資備受市場追捧,但今年的市場給均衡風格提出了一個很大的挑戰,均衡風格基金經理或許需要反思,到底什么才是均衡。從最表層的意思理解,均衡是行業配置上的均衡,這意味著基金經理在行業配置中要做到覆蓋度高、集中度低,配置比例與市場寬基指數偏離度不大;但他認為,均衡更應該是市場風格的均衡,即較為均衡地配置成長、價值等主流風格,大、中、小盤等市值風格,對個股的景氣度、盈利能力和商業模式持續性都賦予一定的權重,這樣才能獲取不同來源的超額收益,適應不同市場風格。
西部利得研究總監陳保國也指出,很多投資者的均衡配置只體現在行業上,但每個行業仍然買的是龍頭公司、核心資產,全是大市值公司。“我覺得這不叫均衡配置,反而叫風險暴露。真正的均衡配置不僅要在行業上均衡,也要在市值上均衡、風格上均衡。” 陳保國表示。
比如,以上述均衡策略部總經理的基金為例,據數據分析,雖然該基金的個股和行業都極度分散,前十大重倉股的權重占比僅有28%,前十大行業的權重占比僅有33%,但該基金95%以上的持股均為小盤成長風格,其實并沒有在風格上做到均衡。
“均衡并非投資的萬金油。”上述基金經理表示,隨著組合可投資標的范圍的擴大,對基金經理的勤奮度以及投資流程的要求也會更高,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投資結果。
下半年市場結構或更均衡
雖然上半年行情較為極致,且以主題性投資為主,使得均衡策略遭遇逆風,但這并不意味著均衡策略沒有價值。展望下半年,多位基金經理表示,隨著經濟數據改善、政策預期再度升溫,市場結構相較過去可能會趨于均衡。
大摩現代服務混合基金經理徐達指出,近期,主題投資持續活躍,個股表現極致分化,順周期板塊和機構藍籌屢創年內新低。但由于臨近半年報,市場對于業績的關注度將邊際大幅提升,對于前期強勢的板塊不一定有利,市場結構大概率將更為均衡。
也有基金經理表示,近期已經開始將持倉結構向適度均衡調整。比如,2023年第一季度,諾安基金權益投資事業部總經理韓冬燕的持倉結構相對集中,主要在科技大方向中對通信運營商、產業數字化和智能物聯等細分領域進行了重點配置。隨著市場變化,她在近期表示,現階段的投資策略將由相對集中重新轉向適度均衡,除科技方向外,還會重點關注能反映經濟復蘇和結構優化的消費和先進制造業方向,主要方向包括消費制造中的輕工、OTC(非處方藥)醫藥和汽車,新能源制造的風光能和新材料。
國泰君安證券也在公募基金配置展望中表示,2023年下半年,權益基金的配置方向建議由啞鈴型集中配置(AI+中特估)轉向均衡成長,隨著后續穩增長逐步加碼,中游制造方向的均衡成長主動基金性價比將更高。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