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喃哆血—歷史久遠的鄉土文化
近幾年,在廣西北流南部的平政鎮、六靖鎮、清灣鎮、石窩鎮、白馬鎮、大倫鎮、扶新鎮、沙垌鎮等鄉鎮,在臨近農歷七月十四(一般十二、十三、十四)幾天,舉行大型的喃哆血吹奏大賽活動,附近鄉鎮民眾踴躍參加,熱鬧非凡,從此每年民間大節“中元節”到來之時,除了祭祖、祀亡魂、焚紙錠...我們家鄉又多了一項意義非凡的活動。
六靖鎮是世界銅鼓王之鄉,也是傳統竹笛“喃哆血”的發源地。喃哆血,一種類竹笛的吹奏樂器。用細黃竹,勒古(露兜)葉制作,最大直徑60公分,高度可達2米。音色渾厚悠遠,震撼人心。流傳于北流上里地區,以六靖鎮、平政鎮、清灣鎮等地為最盛。每年民間大節“七月十四”到來之時,北流南部各個鄉鎮、村落等眾多喃哆血愛好者便紛紛自制竹笛,大吹喃哆血,傳遞驅邪壓煞、吉祥如意的正能量。
喃哆血沒有固定的曲譜詞,基本上是靠吹奏者的自由發揮。一般來說,包含以下搞笑內容:喃哆血,喃哆血,喃喃喃哆血,吹到屙血;喃哆血,喃哆血,哆血哆血,楚王死,楚王絕...多人吹奏的場面,尤為震撼,可以觸動到心靈深處。
據說兩千多年前的漢、楚兩軍交戰時,漢軍曾用過類似喃哆血的雄渾笛聲作為號角來震懾對方、反復吹奏出"楚王絕…""楚王絕…"的聲音,楚軍聽起來以為是鬼神在嚎叫,驚慌失措,無心戰斗。而漢軍軍心大振,并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從此,吹喃哆血成為了一種民間風俗,并一直流傳至今。
每年七月初開始,吹喃哆血的人就漸漸的多起來了,直到七月十四這天的大高潮為止。但一旦到了七月十五的凌晨0時,所有未停下的喃哆血都會馬上啞火,并當場砸爛喃哆血,等到來年農歷六月底再吹。
2012年七月初,六靖鎮文體協會深挖本土特色文化,喃哆血終于登上大雅之堂,有了用武之地。當年六靖鎮舉辦的第一屆喃哆血文化節主要目的是宣傳和挖掘喃哆血愛好者,以舞臺表演為契機,盡快發現、用好喃哆血人才。后來每年持續舉辦喃哆血大賽,其他鄉鎮也紛紛加入舉辦大賽的行列。為了在大賽中一展技藝,各鎮鄉民在六月底就紛紛自制好喃哆血樂器,勤加練習 ,喃哆血的樂音此起彼伏,給山村增加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2016年9月,曾榮獲六靖鎮喃哆血文化節兩屆“笛王”冠軍謝慶登自主制作樂器,帶領六靖鎮8位喃哆血高手組成“喃哆血演奏隊”參加第一屆中華老年體育舞蹈(香港)國際藝術節,在比賽中技壓群雄,所吹奏的喃哆血表演奪得香港國際藝術節金獎第一名,很多熱心人士要求深度挖掘這獨特的鄉村傳統文化。因此,舉辦喃哆血比賽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參與者越來越多,從自娛自樂延伸到參加國際比賽,使喃哆血這種鄉間特有的鄉土文化,走出家鄉,揚名香江。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