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交匯點訊 夏日的無錫,在太湖邊上,天朗氣清,藍天碧水;在南長街,游客摩肩接踵,人們正在享受好天氣帶來的一片人間煙火……
近日,上半年空氣質量“成績單”出爐。無錫PM2.5平均濃度為29.2微克/立方米,全省最低,改善幅度全省第二;優良天比率為80.7%,全省第二,改善幅度全省第二。無錫既保持“優等生”又獲得“進步獎”。上半年無錫空氣質量為何能否取得“優異成績”?記者進行了探訪。
“東亭的臭氧濃度有點高,現場核查一下”“建議加強周邊涉VOCs作業源及氮氧化物排放源排查,同時關注汽車噴涂、加油、瀝青、割草類似突發源”……在無錫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指揮室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彭翔邊盯著大氣環境污染立體監測系統,邊發出污防指令。每5分鐘跳動一次的數字,考驗著她的指揮作戰能力,也讓她片刻不敢停歇。以分鐘保小時,以小時保天。每日根據推送出的上萬條大氣數據,指揮室實時做出精準調度,奮力保障“每一天”。
“兩端高、中間低”是無錫年度PM2.5呈現出的變化規律,在此基礎上,無錫提出了抓“微笑曲線”兩端的治氣戰術。今年初,無錫就部署開展了“首季爭優”行動,牢牢盯住曲線兩端高值時段的工業源、揚塵源減排,做到假期不放松、大戶壓排量、人員常駐點。早在去年9月,無錫就提前謀劃2023年大氣污染防治第一批工程項目,截至目前,1大類1946項工程已完94.6%,形成一批實質減排量。
在無錫,大氣治理不是生態環境部門的“獨角戲”。今年以來,無錫多部門密切配合,開展禁燃禁放、高排車輛限行、工地揚塵管控、碼頭粉塵治理等聯合執法。
以“揚塵治理攻堅”為例。城管部門積極打造“最干凈城市”,執行主次干道每天“2洗3沖”、背街小巷每天“2洗2沖”的作業標準,在重點區域實施地面、墻面到屋面的“三面”保潔工程;施工單位試點推廣“天幕作業法”、移動高桿噴淋、“綠色全電工地”,開辟了新的減污降碳路徑。
科學指導、精準治污。“針對‘找不到、測不準’的問題,生態環境部門投資1.16億元建成大氣環境污染立體監測系統,快速‘鎖定’污染源。”無錫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在節日長假、夏季農作物收割等特殊時期,經常能看到傅里葉紅外遙感裝備、無人機、激光雷達等“黑科技”的身影出現在溯源排查中。
“我們在省高質量考核下達目標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PM2.5平均濃度不高于26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比率達到82%的年度奮斗目標。”無錫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副處長吳笛表示,下半年,無錫將從源頭治理中深挖減排潛力,加快推進活性炭再生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設,協同相關部門推廣“全電工地”建設、開展禁止建設區域餐飲油煙專項行動,進一步拓寬聯合治氣范圍,并研究出臺工業涂裝等行業標準指南,為企業科學治氣指明方向。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姚政宇 許海燕 文/攝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