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年160萬噸塑料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約需花費24.5億元。
這是一份59元的撈面套餐。
外包裝是一個大大的鋁箔保溫棉材質方袋子,上面印有品牌logo、訂餐電話。拉開拉鏈,內有一套餐具,一包餐巾紙;四五個大小不一的餐盒中,分裝著煮好的面條和配菜,旁邊是一個裝有湯底的袋子;另外還有一個信封,打開是精致的一次性塑料桌布……
(相關資料圖)
實際上,這份套餐的“核心內容”就一碗面、一個小菜,以及一杯冷飲,而五花八門的外賣包裝擺滿一桌,產生了一大堆垃圾。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研究團隊曾經出臺一份報告,研究人員根據3500萬份外賣訂單分析得出結論:2020年全國外賣垃圾中塑料垃圾重量約160萬噸。要對這160萬噸塑料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大約需花費24.5億元。
那么,誰來為每年近兩百萬噸外賣包裝垃圾埋單?作為外賣頭部平臺,美團日前發布了《餐飲外賣綠色包裝解決方案》。
這能解決問題嗎?
“羊毛出在羊身上”
“一份13元的奶茶,打包費要4元”“一份18元的麻辣燙,包裝費要6元”……過度包裝,除了造成巨大的環境壓力,還會增加消費者額外的用餐成本。
在“黑貓投訴”平臺,和“外賣包裝”有關的投訴多達1414條。有消費者表示遭遇“包裝刺客”:一個袋子收取了7元包裝費。
3月2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商品過度包裝問題研究和消費者感知調查報告》顯示,95.4%的消費者都有自己判別過度包裝商品的經歷,80.7%的消費者反對過度包裝,51.4%的消費者認為商品過度包裝問題較多。
《中國慈善家》通過外賣平臺發現,商家收取包裝費已成慣例,是隱藏的必選項,費用沒有統一標準,差異較大。
外賣餐盒包裝費通常由顧客支付。攝影/張旭
不過,記者在“美團外賣商戶服務規范”中,沒有看到對包裝費做出明確規定。客服人員表示,平臺禁止商戶對消費者設置不合理的打包費。如果核實商戶確實存在類似的行為,會根據違規程度對商戶進行扣分、甚至是下線等處罰。
餓了么官方回應稱,為保障商品安全、衛生送達,需基于外賣業務特性對您的外賣商品使用塑料購物袋等材料進行打包,收取相應的包裝費用。
“現在餐飲競爭太大,為了吸客,商家想出各種打折優惠政策,利潤空間本來就有限。而包裝的成本也不小,如果不收包裝費,就會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北京一家連鎖餐飲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慈善家》。
一些規模較大的商家,包裝還要考慮品牌效應,會盡量做得精美一些,這就會出現過度包裝問題。
“外賣行業競爭激烈,每個商家都會想盡一切辦法給消費者留下印象,除了菜品本身的品質外,在外賣包裝上下功夫也是常見的手段。”上述負責人說,商家在包裝上花心思,也為迎合消費者,以爭取獲得“好評”。
這位負責人坦言: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包裝都不便宜,商家不可能免費送,要么就收取比較貴的包裝費,要么就攤在了菜價里。”
標準缺失
記者在網購平臺上搜索發現,市面上售賣的外賣包裝盒五花八門、價格不等,便宜的一個飯盒是幾分錢,大多數在0.3元至0.6元間。
“餐盒是食品級PP5材質加厚型,可承受110度高溫。”多家店鋪的客服人員向記者保證,所有產品三證(QS認證、質檢報告、生產許可證)齊全,但只能收到貨后才能查看產品三證。
據了解,這些外賣包裝盒材質主要有聚丙烯(PP)、聚乙烯(PE)。PP材質制品耐高溫、可塑性強、密封性好、生產成本低,被廣泛運用于我國外賣餐盒、鐵具等制作中。除此之外,也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等,這兩種材料都不耐高溫、不能加熱,否則容易釋放有毒物質,對人體造成傷害。
商家標榜用純甘蔗漿做成的紙質餐盒,價格比PP材質的貴出不少。而這種餐盒只適合裝西餐輕食,不適合盛湯水,時間長了容易被泡軟。另一種鋁箔盒雖然可加熱,熱封不漏湯汁,但價格要比紙質餐盒高出30%至100%。
美團的一項調研顯示,商家對外賣包裝價格高度敏感,70%商家能承受每個餐盒溢價在0.3元以下。同規格的紙質餐盒價格一般都高于傳統塑料餐盒,而生物降解塑料有時是傳統塑料價格的2-3倍。這導致一些環保餐盒往往是“叫好不叫座”。
2019年7月,北京某餐飲用品展銷會上的一次性食品包裝。
外賣應該用什么包裝?目前尚無統一和剛性標準。2019年6月,上海發布了《外賣食品包裝件》系列團體標準,從范圍、分類、型號、質量要求、檢驗規則等7個部分,推動外賣餐食安全升級。2020年11月01日,北京實施《餐飲外賣包裝通用規范》。但這些都屬于行業協會發布的倡導性文件,不具有強制性,實施效果并不理想。
在國家層面,標準委近年也陸續制定出臺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通則》《綠色包裝評價方法與準則》等十余項國家相關標準,但 由于缺乏具體法律條文支撐,無法制定明確罰則,導致相關標準并未真正落到實處,沒能對過度包裝現象形成制約。
平臺倡導收效不大
美團在2022年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提及,美團持續通過確立經營規范、凸顯環保規則、優化獎勵機制等舉措,將環保要求融入商戶日常經營中。截至2023年4月,超過3.27億美團外賣用戶使用過“無需餐具”功能。
不過,不少消費者向記者反映,明明點了“無需餐具”,但商家仍然“標配”一次性餐具。
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截至2022年底,美團通過“青山計劃”在1500多個社區及單位開展了規模化垃圾分類及餐盒回收項目,目前規模化回收項目已收集塑料餐盒超過6600噸。超200萬商家在美團擁有“商家青山檔案”,約4萬商家在“商家青山檔案”中主動上傳環保經驗或承諾。
美團平臺的活躍商家數目就達千萬,不難看出,愿意主動做出環保承諾的商家仍然是極少數。
去年,美團外賣與全聚德、云海肴、南京大牌檔等多家知名餐飲商家合作,首批在北京免費投放小份環保餐盒,推動商家上線小份米飯,倡導節約。今年,美團定制了10萬個由甘蔗渣為原料制成的小份環保餐盒,與100萬張“減少食品浪費”主題食安封簽免費投放給商家。
6月29日,一名美團外賣配送員正在送餐。攝影/張旭
一位美團前員工向《中國慈善家》坦言,外賣包裝污染問題一直是美團的“一塊心病”,如果相關部門監管收緊,會對其產生較大影響。
“美團不是餐盒的供應商,大小商家都有自己的進貨渠道,也難做統一標準。平臺會和一些KA(重要客戶)不定期做營銷活動,投放一批環保餐具。但因為這是營銷活動,對一些小商家來說沒有抓手。但實際上,平臺上眾多的中小商家才是產生包裝垃圾的主力軍。“這位前員工說。
作為平臺去推動這一問題的解決,難點在于他們沒有權力去強制要求商戶使用成本更高的環保餐盒,只能是“提倡”。
5月18日,美團青山計劃、餐飲外賣綠色包裝應用工作組、美團新餐飲研究院歷時一年共同編寫的《餐飲外賣綠色包裝解決方案》(第一階段)正式發布,希望能給商家提供切實可行的行動指南。
美團官方表示,綠色包裝解決方案不是只考慮環保,還綜合考量性能、外觀、價格、環保四大維度,商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適當平衡。
另外一家外賣平臺餓了么則是在2017年就推出“藍色星球”計劃,分成短、中、長期規劃三階段的環保行動,標榜致力于推動外賣行業環境保護問題的解決,并在平臺端推出了“是否需要配送餐具”的選項。之后還建立外賣包裝環保專門實驗室,陸續試點推出“可以吃的筷子”和“可以吃的咖啡杯”等措施。
一位環保領域專家告訴《中國慈善家》, 不管是青山計劃還是藍色星球計劃,因為只是倡導性質,在減塑方面的效果其實很有限,“更多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姿態和公關宣傳效果。平臺需要‘動真格’,對大小商家一視同仁,明確獎罰機制。”
2023年6月1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商務部聯合印發了《關于發揮網絡餐飲平臺引領帶動作用 有效防范外賣食品浪費的指導意見》,強調平臺義務,要求加強對商戶合規指引,鼓勵使用綠色包裝、小份餐盒、可降解餐盒。
誰為環境埋單?
《外賣業包裝塑料環境影響及回收循環研究報告(2021)》顯示,自2015年起,中國外賣行業開始出現爆發性增長,外賣訂單量從2015年的17億件增長到2020年的171.2億件,進而導致塑料包裝消耗(廢棄)量從2015年的5.7萬噸增長到2020年的57.4萬噸,5年間增長了10倍。
實際上,外賣包裝產生的垃圾難以統計,其對環境產生的壓力不容小覷。
中國綠發會副秘書長馬勇告訴《中國慈善家》,外賣包裝大部分的材質是塑料或半塑料制品,從現有的條件看,不可能完全降解。處理不當,就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傷害。如果進入水體或海洋當中,對生物多樣性也會造成致命打擊。而一些質量不過關的包裝盒,有毒有害成分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內,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很多生產企業對一些塑料餐盒標榜‘可降解’,從材質看,它們大多數還是塑料,有一些可能會風化成碎片,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對環境的危害更大。”馬勇說。
在馬勇看來,減量和回收是目前治理外賣包裝問題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平時用5個包裝盒的,能不能用3個?”馬勇說,商家如果能用最簡單的包裝,就會從源頭上解決一部分問題。然后在中間環節再對餐盒進行分類回收,會讓末端的垃圾處理變得輕松一些。
他也指出,平臺在監管方面負有責任。“外賣產品的過度包裝產生巨量塑料垃圾,如果平臺知道而沒有采取一定的措施,產生法律糾紛,將承擔連帶責任。”
作者:溫如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張旭
值班編輯:邱宇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