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余志勇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等四部門下發通知,決定自2023年6月至12月,在全國部署開展勞動用工“查風險強協商保支付促和諧”專項行動。行動將通過加強風險動態監測、集中指導開展集體協商要約、分類推動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及時督促企業妥善化解基層欠薪矛盾隱患,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未雨綢繆,凝心聚力解“薪”憂。每每到了春節、年關等時段,欠薪與討薪總會不期而至,成為“時令性”工作。從表面看只是勞動雇傭之間爭議,但從深層次來看,“欠薪”二字,并不僅僅意味著“被欠錢”那么簡單,背后更是農民工自身權益維護難、申訴困難等現實寫照。按照通知部署,專項行動將分為開展風險摸排、開展協商要約、開展指導服務、開展示范引領四個階段統籌推進,督促化解欠薪隱患,充分實現經濟良性發展與勞動者權益保護互促共進,體現出勞動光榮還需有力監督的保障后盾。
勞動獲得報酬,是每個勞動者的基本權益。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薪酬與勞動用工關系,是一個被討論了許多年的問題。從宏觀看,如果說就業是最基礎的民生,那么薪酬收入的準時、按量到位則是保障民生的最基本條件。和諧的勞動關系,企業和勞動用工不是對立的兩面,企業為務工人員提供就業機會、發展機會,而企業要發展同樣離不開工人的投入和支持。良好的勞動關系,必須按照約定,解決好務工人員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保障穩定的題中之義。
維護農民工工資報酬權益,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從《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到《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社會保險法》等多部法律出臺;從《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暫行辦法》,到《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辦法》等多個意見和辦法,再到開展勞動用工“查風險強協商保支付促和諧”專項行動,讓用工不欠“勞動賬”,“咬”定欠薪不放松,把這些法律法規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盡可能地避免勞動關系的矛盾和沖突,助力勞動關系的更規范有序、合理公正。
徒法不足以自行。讓勞動關系和諧,不能止于解“薪”憂,還需要多管齊下維護勞動者權益。如相關部門應對涉及農民工的問題切實負起監督責任,要加大打擊的力度和精準度,對出現的問題不能“隔靴搔癢”,要在工程審批時,對用工單位工資監督貫徹始終,要在改善用工工作環境條件,保障合理報酬、休息休閑權利,滿足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不斷完善,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援助、心理指導、技能提升等服務,幫助失業人員盡快再就業,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防范欠薪風險、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良好社會氛圍等。
法者,天下之準繩也。關愛勞動者,做好民生工作,這種樸實又溫暖的關懷最打動人心。當然,維護農民工權益,必須要做到標本兼治,強化綜合治理,把功夫真正下在平時,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提高治欠保支工作的系統性、科學性、實效性,才能不斷增強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職業吸引力,保障好“最基本的民生”。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