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整理匯總自網絡公開資料。 責編 | 金木研 第 7495 篇深度好文:4687字 | 12分鐘閱讀
(資料圖)
宏觀趨勢
筆記君說:
馬斯克前腳剛走不久,比爾·蓋茨也來中國了。
相比于馬斯克更關注外部世界,比爾·蓋茨認為“地球上有些事,比去火星更迫切”。他認為,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核戰爭,而是全球大流行疾病。
他在降落北京之際,也在微博中袒露了此行的原因:要解決氣候變化、健康不公平和糧食安全這樣的問題,我們需要創新。從研發抗瘧新藥到投資氣候適應性解決方案,中國在這些領域擁有大量經驗。我們需要幫助全球更多人實現這樣的發展。
相比于其他富豪,他的視角不單單在事業上,更多是關注世界面臨的不平等,投身于慈善。
為此,筆記俠整理了比爾·蓋茨的公開分享,看一看他的所思所想。
一、以創新之力,應對全球挑戰
在過去四年里,全球經歷了新冠疫情、傳染病卷土重來、氣候變化影響加劇以及部分地區的饑荒等等。應對這些挑戰變得前所未有的緊迫。
中國在減少貧困和改善全民健康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許多行之有效的想法和方法對全球都有價值。
如果我們將這些經驗與最新的技術和研究結合起來——盡管有挑戰——我認為這足以讓我們對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發展都保持樂觀。
我仍然是一個樂觀主義者。讓我樂觀的重要原因是,如果你只看眼前,你會覺得“大流行病太難了”,但如果你回顧更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你會看到人類取得的進步是如此不可思議。
1.應對死亡率,需要創新
我最喜歡的例子是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這也是基金會重點關注的一個核心指標。1990年,這個數字大約是十分之一。
到2000年,它根本沒有下降多少,這10%的兒童死亡主要發生在較低收入國家,而其中許多是我們有辦法避免的。
現在,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已經大幅下降到二十五分之一。我們把兒童死亡人數減少了一半以上,這意味著750萬兒童的生命得到了挽救。
但當我們每年可以挽救的兒童生命達到750萬這樣一個量級時,幾乎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成就。在這個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可以說是本世紀初以來發生的最美好的事情。
除了長期趨勢之外,讓我感到樂觀的另一個原因是創新的加速。
我們對生物學的理解、擁有的診斷工具和研究疾病成因的工具,以及創造新藥和疫苗的工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先進。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mRNA技術的突破,世界各地的許多公司都能夠應用這一突破來制造新冠疫苗。
當然,我們還需要快速進步,在數字技術基礎上共享科學的基本工具,以及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發現藥物并了解藥物的工作原理等等。我們有機會加快進步的速度,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眾多不同的領域。
2.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創新
只有創新才能減少排放,牢記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必須極大幅度地減少排放,最終降至零,這就意味著在每個排放領域、在每個國家都要實現減排——這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具雄心的目標。
繼2015年《巴黎協定》簽署之后,去年,通過“突破能源”(Breakthrough Energy)與世界各地創新公司的合作,我看到了這個領域里許多不可思議的創新。
即使在一些我之前認為很難實現減排的領域,比如鋼鐵和水泥行業,現在都能看到可能性,而且最終會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做到這一點。
我們必須實現系統性變革。我在這里重申,對于減緩氣候變化和適應氣候變化來說,創新和全球合作都非常重要。這些都是全球性問題,我們需要所有國家的好想法。很多創新將來自美國、歐洲和中國等非常注重研發、且不斷加大科研投入的國家和地區。
3.應對糧食挑戰,需要創新
我對應對糧食挑戰也有同樣的看法,我們有機會培育出更好的種子、提供更準確的天氣預測、為農民提供更可行的建議、讓灌溉方式更加節水,從而讓農田有能力抵抗未來更多的挑戰。
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我們應該利用科學和創新的力量來加速所有這些領域的進步。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大量的合作和開放科學。這也意味著真正理解要解決的問題、理解交付這些產品所面臨的挑戰。
二、發展最有價值的3個領域
1.健康領域
當梅琳達和我決定成立基金會時,我們不斷問自己:怎么才能使我們的資源產生最大的影響?很快,我們就意識到健康領域的改善是重中之重。
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個人就無法高效地學習或工作,更不用說擺脫貧困和賺錢養家了。
梅琳達和我親眼目睹了中國為自己的人民創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這也促使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支持中國的發展。
過去的十年里,我們在中國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那些中國尚未完全解決的健康挑戰上,如減少結核病和煙草相關疾病、預防艾滋病病毒傳播以及改善艾滋病患者的治療和關懷等等。
在持續支持這些領域的同時,我們在中國的工作也隨著中國不斷變化的需求和重心而改變。比如,我們看到中國在引領全球健康創新方面潛力巨大。
沒有人能比屠呦呦教授更好地證明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能力。屠教授是北大校友,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女性。
屠教授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療瘧疾,已經挽救了數百萬的生命,堪稱20世紀熱帶病藥物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她的貢獻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在對抗瘧疾挑戰方面,中國有著巨大的潛力引領世界。繼天花和即將被消滅的脊髓灰質炎之后,我們有望在中國的領導下,讓瘧疾成為第三種從地球上消失的人類疾病。
一個多世紀前,瘧疾幾乎是所有國家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一百多年來,人類在減少瘧疾致死人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中國正在為消除國內瘧疾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很有可能在幾年內實現這一目標。
2.農業領域
除了健康領域之外,我認為中國能夠推動全球進步的第二大領域是農業。1975年以來,中國的農業生產率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是非洲農業年增長率的四倍。
農業發展不僅解決了基數巨大且不斷增長的中國人口的溫飽問題,還促進了國民營養和健康水平的改善、農村收入的增加和貧困人口的下降,并向其他產業提供勞動力,從而在整體上推動了中國經濟發展。
引發中國當代綠色革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在農業創新領域的投入以及像袁隆平教授等杰出專家們的努力。袁教授是湖南農業大學的農作物專家,他研究的雜交水稻將水稻畝產量平均提高了20%。
中國在雜交水稻領域取得的持續進步能夠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數百萬的小農戶帶來巨大的好處,他們中有很多人無法生產足夠的糧食養活家人,并將在未來幾十年面臨更加嚴峻的氣候狀況。
自2008年起,我們支持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其他科研機構開發水稻新品種。通過將這些品種與塞內加爾、坦桑尼亞和盧旺達等國的本地品種進行雜交,我們將得到高產量的耐逆境作物,增加農民的收成和收入。
但是,隨著全球人口壓力不斷增長,我們還需付出更多努力。
中國科學家最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作物的超級光合作用,這不僅能大幅提升糧食產量,還能減少對灌溉和化肥的需求。
我們還支持中國科學家開展提高家畜健康水平的研究工作,這對發展中國家的食品安全和農村經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正與中國商務部和農業部合作,共同推進非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能源領域
中國的第三大全球機遇是能源創新。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之一,而且最近還宣布將在2020年前,對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3600億美元。無論從中國國內還是全球商業長遠機遇的角度而言,這一舉措都將產生豐厚的回報。
知易行難。中國現在需要找到常規能源和新能源技術的平衡點,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們也需要更多類型的能源,在滿足能源需求的同時實現溫室氣體減排。
中國在這方面能開展的另一項工作就是引領下一代核能技術的發展。下一代核技術將更加安全、廉價,并能克服目前核技術面臨的許多困難。我投資的泰拉能源公司正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以及其他中國企業合作,將這一設想變為現實。
三、每個人,都應該從AI中收益
AI將像個人電腦和互聯網那樣改變社會。然而,世界需要確保人工智能的益處惠及每個人,而不僅僅是在富裕國家的人們才能享受。
政府和慈善機構將致力于確保AI減少不平等,而非助長不平等——這也是我自己在AI相關領域工作的首要任務。
具體來說,AI可以在以下4個領域發揮作用:
1.AI+辦公
隨著計算能力變得更加便宜,GPT 能夠表達想法的能力將越來越像一個白領,成為每個人的個人助理,幫助你完成不想做的任務,讓你更好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任務。
2.AI+教學
AI 有望為全世界的學生創造更具吸引力、包容性和有效性的學習環境。想象一下,一款可以了解學生個人興趣和學習風格的軟件所帶來的優勢:它將通過定制的內容,保持學習的挑戰性和學生的參與度。
AI 將實時測量理解程度、提供即時反饋,在學生失去興趣時發出通知,并幫學習者量身定制激勵計劃。
對學生的支持并不止于此。智能輔導系統將有助于確定個人獨特的學習需求,并通過大規模的應用來結束過去“一刀切”的教育方式。
AI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幫助教師和學校管理者。通過評估學生們對一門學科的理解,該技術可以就職業規劃提供建議。
它還可以讓教育工作者將更多時間投入到個性化教學、指導以及通過自動化管理任務來促進社交情感發展等。總之,這些進步對于改變教育的未來存在巨大的潛力。
當然,AI在做一些事情之前,還需要得到進一步的開發,比如:了解某個學生如何學得最好或者是什么激勵著他們。此外,我們還需要認識到,即使技術得到精進,學習仍將取決于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
3.AI+醫療健康
展望未來,我看到人工智能在改善醫療健康方面的幾種方式。它將通過為醫護人員處理某些任務幫助他們更好利用時間。
比如:分擔提交保險索賠材料、處理文書以及起草醫生就診記錄等工作。這樣,醫護人員能有更多時間護理患者,這對于醫療工作者匱乏、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最高的那些低收入國家尤為重要。
除了助力衛生保健外,AI還將大大加快醫學突破的速度。生物學中的數據量非常大,人類很難追蹤復雜生物系統的所有運轉方式。
目前,已有軟件可以查看這些數據,包括推斷出生物系統運轉的途徑是什么,搜索病原體上的靶向,并相應地設計藥物。有些公司已經在研究以這種方式研發的抗癌藥物。
蓋茨基金會在AI領域的優先事項之一,是確保這些工具用于解決影響世界上最貧困人口的健康問題上,包括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我們在用mRNA技術開發疫苗和治療方法、用基因測序識別和跟蹤疾病,以及用其他轉化性的工具推動進步的同時,也在確保公平是重中之重。
4.AI+農業
AI也可以幫助農民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該技術可以因地制宜地培育出更好的種子,根據土壤和天氣條件為農民建議最合適播種的種子,并幫助人們開發用于牲畜的藥物和疫苗。
隨著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給低收入國家從事自給農業的農民帶來的壓力日益增加,AI技術的進步將變得愈加重要。
縱觀歷史,我們已看到技術進步如何對不同社區產生不同的影響。當人們身處資源匱乏的環境中,因為無法接觸到創新,他們往往會錯過及時、公平和同步享受技術帶來的福利。
因此,開發和使用 AI 技術時,我們必須留心且謹慎。這意味著要考慮到那些技術推出時往往被忽視的人們的觀點,并且認識到AI所涉及的風險,以及負責任地解決這些風險的必要性。
參考資料:
1.《比爾·蓋茨北京演講:以創新之力應對全球挑戰》,蓋茨基金會;
2.《比爾·蓋茨:我給中國學生的建議》,比爾·蓋茨;
3.《中國新聞周刊獨家對話蓋茨:AI革命、輟學創業、慈善挑戰》,中國新聞周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