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劉佳琦 濟南報道
(資料圖)
你或許想不到,在航空實訓車間的二樓東側有一間房子,房子里放的不是實訓器材,不是辦公桌椅,而是擺放著五六張單人床;你更想不到,雖然屋子里稍顯凌亂,卻在無數靜謐的夜晚,燃燒著青春力量、馳騁著飛天夢想。
這是5月15日剛剛摘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新設賽項“智能飛行器應用技術”一等獎的學生——王傳權、路笑幾個月來休息的地方。每天早上不到6:00,他們便起身開始忙碌,每天晚上過了12:00,他們才結束整頓休息。
全國首個一等獎第一名的重量沉甸甸,走近并了解背后的故事,或許能找到他們成功的竅門兒。
專注:一心一意做成一件事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專注,是王傳權、路笑制勝的一大法寶。
王傳權接觸無人機相關比賽從去年七八月份便開始了。彼時,他正在為準備參加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劉浩然團隊提供后勤服務。雖然承擔的角色不重要,但王傳權卻將每次陪練當成寶貴的學習機會。在西操場訓練時,他便仔細觀察無人機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正確安裝;回到車間,他便熟記代碼練習編程。后來,劉浩然團隊勇奪銀獎,不僅給學校爭了光也讓王傳權的自信心倍增,激勵他繼續在無人機領域技術深耕。與“無人機維修與應用”相比,這次的“智能飛行器應用技術”賽項所考察的內容多半都是新的。為了將這些新內容掌握好,王傳權耐得住坐冷板凳,在路笑加入前,經常一個人鉆研到深夜。
與王傳權不同,路笑接觸無人機是在今年3月份才開始。對于比賽內容“智能飛行器編程開發”,他可謂是“門外漢”。為了將代碼記住,他用上了笨辦法,手抄、背誦、見縫插針看筆記……直到記憶并運用的滾瓜爛熟才罷休。“不只白天,就連晚上做夢說夢話,他都在背代碼。”在隊友王傳權眼里,路笑在背代碼這件事上已到了癡迷的地步。“我不希望因為編碼有誤導致無人機不能飛上藍天,所以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做成。”路笑倔強地說。
團結:同甘共苦克服千重難
人心齊,泰山移。如果說專注是這次比賽制勝的法寶,那么團結便是整個參賽隊伍的靈魂。正如兩位指導老師所說:“打比賽拿名次是團隊目標,既然要實現目標,就要同心同德、不遺余力。”劉惠超介紹。
老師心齊,兩位老師在指導學生備賽上互相支持。劉惠超是“舵手”,負責把握方向,定比賽戰術和策略,促進學生之間的協調配合,王健是“美工”,主抓各個比賽模塊技術細節,幫助學生實現技術、速度與質量上的完美結合。
師生心齊,老師在學生面前既是良師也是諍友。當路笑在省賽開始前依然對編程缺乏信心時,劉惠超“嚴厲”地要求他兩天內必須將狀態調整好,最終助力其“脫胎換骨”并與王傳權一路殺出省賽;當王傳權在某一備賽環節與指導老師看法不一致時,劉惠超提出他可以與其爭論,就算“吵架”也無妨,關鍵要達成一致,防止在賽場上出現分歧。
隊友心齊,王傳權和路笑是搭檔、是哥們、更是戰友。當王傳權獨自一人需要組建團隊時,作為好哥們的路笑明知要付出千辛萬苦,依然選擇迎難而上;當路笑剛加入訓練需要幫助時,王傳權耐心地將自己所學進行共享,幫助他邁過一個一個又一個坎兒;當經歷了反反復復的拆卸、拼裝、編程、試飛深感枯燥乏味、筋疲力盡時,他們又互相加油打氣……
專注、團結,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踐行起來不容易,但被他們落在了一點一滴、一朝一夕。
每次,當組裝好的無人機成功地在馳騁在西操場的廣闊天空時,王傳權、路笑都會仰著頭定神看著,露出欣慰的、滿意的微笑。相信,那放飛著的不僅僅是每一次成功試飛的小目標,更是有朝一日或許能實現的大大青春夢想。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