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火龍果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
一望無際的火龍果花開正妍,被寬闊整齊的水泥硬化路面串起的各村寨里,一棟棟在綠樹繁花環圍中的民居,宛如一個個爭奇斗艷的小花園,這是記者5月26日走進勐海縣打洛鎮打洛村看到的景象。
近年來,打洛村黨總支以“黨建+”為抓手,聚焦強邊固防和鄉村振興主題,壓實責任推進各項工程,在邊境一線描繪出了一幅組織強、人心齊、邊境安、邊民富、邊關美的優美畫卷。
被稱為“抵邊第一村”的龍利村民小組,房屋整齊的村寨如同點綴在綠色火龍果海洋中的一顆明珠,閃耀在邊境線上。
“今年我家種植了26畝火龍果,由于上市早價格好,已經采摘3批,收入超過20萬元。”正在地里侍弄火龍果的村民小組長巖應半對記者說,火龍果一年可以采收12批次,畝產可達2噸左右,雖然進入6月盛產期后價格略有下降,但村民收入還是比較可觀。
通過“一村一品”的產業打造,龍利村民小組種植了400余畝火龍果和20余畝菠蘿蜜等特色作物,村民年收入突破2萬元。
“目前打洛村通過黨建引領,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引入龍頭企業,集中連片推進萬畝農業,橡膠、火龍果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菠蘿蜜、柚子、西瓜等訂單種植面積達到2.7萬畝。”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巖扁燕介紹說,通過一手抓強邊固防、一手抓鄉村建設,促進了穩定與美麗相協調、安寧與和諧相統一。
通過實施國門黨建、紅旗飄飄、民族團結示范創建、“領頭雁”打造、邊境聯管共治和睦鄰友好穩邊等六大工程,打洛村健全完善了以黨建帶群建的治理體系。村黨總支組織民兵、護村隊與駐村軍警常態化聯合開展守村護寨走邊關、軍民同踏巡邊路等活動,嚴厲打擊偷越國(邊)境、走私護私等違法犯罪行為,邊境一線實現了社會大局持續穩定,邊境管控工作成效顯著的良好局面。
在探索黨總支統籌、支部服務、農戶管理的產業發展模式中,打洛村黨總支堅持以企帶村、村企聯建等方式,吸引有實力的企業投資建設旅游景點,打造“獨樹成林”景區和中緬第一寨勐景來景區,盤活整合中國遠征軍抗日作戰遺址等資源,開設傣家傳統早市、農家樂,新增發展平臺、拓寬增收渠道,實現家門口連著致富路。勐景來村民小組通過村企聯建,帶動發展特色餐飲18家、民宿38家,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萬元以上。(云南日報 記者 戴振華 文/圖)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