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兩岸多停估客舟,檣帆影里酒家樓。”大運河承載著人們濃濃的鄉愁,更延續著流淌千年的歷史文脈,這深厚的文化底蘊又哺育了武清諸多手藝人,他們在這把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理解通過獨特的手作展現出來,散發著溫暖、美好的氣息。
(相關資料圖)
若給你一些泥土和顏料,你能做成什么?泗村店鎮舊縣村的老手藝人李景剛卻能帶給我們驚喜。在他的手下,泥土與顏料能化為一張張精美的京劇臉譜。
走進李景剛的泥塑工作室,屋里整整齊齊地擺放著數十張臉譜作品。這些臉譜大小不一,小的不過指甲蓋大小,而大的當屬掛在正中的五路財神的牌匾。這些臉譜線條流暢、紋理清晰、色彩艷麗,人物的眼神尤其傳神。
今年58歲的李景剛,已經堅守了30多年的京劇臉譜制作手藝。他說,走上京劇臉譜的“守藝之路”純屬巧合,但30多年來的堅持也屬實不易。
從兒時起,李景剛就喜歡畫畫,雖然也因為畫畫挨過罰,但是從沒有放棄過。由于經濟原因,17歲的他只身闖北京,在北京市氣象局做了一名廚師。每天他忙完手頭的工作后,就騎著自行車到夜校學習人物仕女圖的繪畫藝術,為以后制作臉譜奠定了基礎。
回到家鄉后,李景剛正趕上鎮里開辦了一家制作臉譜的校辦工廠,還專門從市里請來了老師教授繪畫技巧和制作工藝,這讓初次接觸臉譜藝術的李景剛新奇不已。后來,他拜首任天津京劇館館長、被業內人士譽為“臉譜皇”的著名臉譜專家黃殿祺為師,正式走上了制作臉譜的藝術之路。
經過三十多年的苦練、積累和鉆研,李景剛已熟練掌握三千多種譜式,技藝可謂爐火純青。“像五路財神、關公、竇爾敦、曹操、張飛這些有特點的臉譜,我早就刻在心里了。”除了常見的“熟臉譜”,他還開始嘗試獨立創作臉譜,“京劇臉譜雖說是一項傳統的民間藝術,但是如果只知道繼承前人而不知道發揚光大,就會使這一民間藝術失去生命力,我也永遠達不到更高的藝術境界。”李景剛如是說。
在多年的傳承、探索和創新中,李景剛在傳統基礎顏色上嘗試加入丙烯讓顏色變得更為豐富。“這一件是我最滿意的原創作品,這么大的臉譜制作非常難。在這件作品里,我嘗試加入更多顏色,讓整個作品看起來更加鮮艷,更符合現代人審美。”講起墻上掛著的五路財神的牌匾,李景剛滔滔不絕。
李景剛表示,制作臉譜的步驟非常考究,首先得選擇上好的泥土,和好了之后醒一兩個月的泥,保證泥料不干裂,然后才能將其填入事先塑好的模具中,取出晾干后還需要用砂紙小心打磨,打磨光滑后用白色的顏料上一層底色,底色上完之后再晾干,晾干之后才可以開始繪制臉譜。“你看我制作的臉譜,講究勾線,看起來更加立體生動。”李景剛介紹道。正是由于他精益求精的工藝,讓他制作的臉譜大受歡迎,先后在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和天壇等旅游景點銷售,甚至擺進了人民大會堂。
如何讓更多的人了解京劇臉譜,讓人們喜歡京劇臉譜,是李景剛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近幾年,隨著“國潮風”的興起,人們開始關注傳統的民間藝術。李景剛認為,這是將京劇臉譜推到年輕人中的好機會。他走進學校,為學生們授課,教他們繪制臉譜。
“要想將京劇臉譜傳承下去,就要將其融入現代生活、滲透到日常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京劇臉譜,讓傳統文化綻放絢爛之花。”李景剛說,“我想等我60歲后,我就免費開班授課,只要有人想學這門手藝,我就教下去!”(津云新聞編輯李彤)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