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陳振芳
“農村教育最需要關注的是‘人心’問題,要著重提升農村教師的責任、使命感,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相關資料圖)
5月16日,成都大學教授,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長陳大偉對界面教育表達上述觀點。近年來,他一直在參與各類提升村小教學質量的活動中。
近日,陳大偉來到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主辦“星星之火”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活動現場,為河南省鄭州市侯寨鄉的鄉村小學老師提供教學質量培訓課程。
鄭州市二七區侯寨中心校地處河南省會鄭州市西南郊。侯寨鄉過去有27所小學,近年來伴隨城鎮化改革,侯寨鄉內部分村莊拆遷新建被劃入城區,中心校管轄學校逐步減少,目前僅保留四環以外的八所小學,在校生共3560人,在職教師258人,絕大部分是年齡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
這些學校規模大小不均,既有22個班規模的侯寨中心小學,也有進行雙班教學的櫻桃溝小學、西胡垌小學和鳳鳴路小學,還有只能單班教學的龍崗實驗小學、三李小學、袁河小學和郭小寨小學。
盡管學校規模大小不一,但都面臨著教學教研難題。基于此,上述八所小學聯合成立“櫻桃樹”教研組織提升教研教學能力。
侯寨中心小學黨總支書記李素萍介紹,該區域部分小學只能開展單班或雙班教學。教師數量少,如果缺少交流學習的機會,學校教研教學質量提升或存在難度。加之多年來因為教師隊伍流動,骨干缺失,沒有形成梯級團隊,教師成長缺乏本土引領者。
5月15日,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研究者告訴界面教育,目前中國的鄉村小學以百人內的小規模學校居多,100-400人的中等規模和大規模學校較少。
生源流失和教師流動頻繁是村小正在面臨的普遍性問題。
“二者幾乎在同步進行并互相影響。”西胡垌小學的一位老師告訴界面教育,要解決這一問題,須同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待遇。
近年來,該校為教師每月提供補充津貼,西胡垌學生人數從100余人提高到457人,不僅實現人數提升,還有學生回流,其中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于鄭州市二七區西胡垌社區,三分之二學生為隨遷外出務工子女。與此同時,教師團隊人數也在穩步增加。
教學是農村教育的根本,提升老師的教學水平則是重中之重。
陳大偉在接受界面教育采訪時表示:“農村學校面臨著教師生活條件、社會交往環境、學習教研環境、生源質量、教學成就感不足,與城市學校相比存在差異和困難。”
在他看來,鄉村和城市老師的教學能力差距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學研究能力;二是先進的教育技術和手段運用的能力;三是靈活的教學能力。
陳大偉指出,造成城鄉教師能力差距的原因有二:“先進的教育設施設備不足,甚至沒有;教師身邊缺乏教研支持團隊,缺乏研究氛圍,老師不知道如何提升教研能力。”
要解決鄉村教師教學能力問題,陳大偉建議從教師個體、校長、制度三方面著手。
教師個體層面,可以采用“觀察自己的教學錄像——做教學實錄—審視和討論(以學論教)—重新思考與設計”的觀察研究等方法。
“農村學校班子規模小,好學校的關鍵在校長。”陳大偉告訴界面教育。
一要營造良好的學校發展氛圍,鼓勵教師發展,支持教師研究和變革;二要搭建發展平臺,組織和開展相應的活動;三要引進相應資源和人脈,提供相應支持和幫助;四要組建相應的發展團隊,相鄰學校、相類學校抱團發展,共同進步;五要研究學校優勢,發揮特長,走農村學校發展的特色之路。
制度安排層面,除了增加設備,改善農村教師的生活環境和待遇,加強農村校長培訓,召開農村學校發展的現場研討會,形成城鄉有效互動,組織農村學校發展共同體等。
5月13日,不少老師在活動復盤中對界面教育表示:“鄉村教師的教研是全科教研。”由于鄉村教師普遍短缺,身兼數職,同時教授幾門課程,教學矛盾突出,導致教研不專業、任務重。
有校長認為,鄉村老師要提升跨學科教研能力,可以通過按照新課標和優質學校的教學標準培養學生,淡化學科專業的要求,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效果。
針對教師教學能力薄弱等問題,2010年以來,教育部和財政部推出“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自該計劃實施以來,中央財政投入超過200億元,培訓教師校長超過1800萬人次。“特崗計劃”累計招聘103萬名教師,覆蓋中西部地區22個省份、1000多個縣、3萬多所鄉村學校。
2022年10月,鄭州市二七區侯寨鄉中心小學參加21世紀教育研究院“星星之火”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以觀課議課為抓手,通過提供小額資金支持和專家指導,支持區域自組織所覆蓋的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
該項目打破各村小間的物理界限,在項目開展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有三百余位鄉村教師參與進來,并有多位教師榮獲省、市優質課獎與優質案例獎。
英語學科是村小教育資源嚴重不平等的表現之一。
全國各地學生的英語學習差異巨大,既有幼兒園階段開始接觸英語的情況,也有小學甚至初中才開始學英語的農村孩子。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有不同,例如,鄭州金水區的孩子一年級即可接受英語教育,位于鄭州四環到五環之間的西胡垌小學,學生三年級才開始英語啟蒙。
北京大學國發院院長姚洋多次呼吁高考取消英語科目。他認為,英語學習背后存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等問題,對農村學子并不公平。
陳大偉建議,可以通過技術將優質課程和教育資源送到農村學子身邊。界面教育注意到,當地的侯寨中心小學、西胡垌小學、櫻桃溝小學的教室均安裝有電子大屏。
學習并不是村小學生的唯一問題。西胡垌小學老師告訴界面教育,該校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來自于外來務工家庭,學生的最大問題是缺乏安全感、歸屬感,家庭教育缺失,農村兒童的心理狀況需要引起重視。該校成立了心理咨詢室,并通過家校溝通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