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規范和促進醫療美容行業發展的針對性舉措,明確規定醫療美容服務屬于醫療活動,必須遵守衛生健康有關行業準入的法律法規,并明確要求將醫療美容診療活動、涉醫療美容經營活動以及醫療美容用藥品醫療器械等納入綜合監管重點事項。
長期以來,醫美到底是醫療活動還是美容服務,不僅醫美行業內部人士說不清楚,就連一些監管部門也云里霧里。說是醫療,卻不是為了治病;說是美容,可動輒打藥開刀。以近些年爆出的典型案件看,一些商業機構正是瞅準了這一監管上的短板,抓住很多人的愛美之心,毫無顧忌地打出了醫美的旗號,使得醫美行業烏煙瘴氣、亂象頻仍。有的醫美機構為了多賺錢,明里暗里干著超經營范圍、超相關資質的醫美活動,只要不出事就什么事都沒有,出了事往往也能用錢去擺平;人命案都擋不住其追逐利益的貪婪和腳步;有的醫美人員只是在一些醫美機構跟著實習培訓過,就戴上首席專家、經驗豐富等高帽,什么手術都敢做、什么藥品都敢用。野雞醫美機構、二把刀專家泛濫,美容變“毀容”,微整形變“危”整形,如此醫美,導致一些消費者在付出了較大經濟代價的同時,遭受了嚴重的身心傷害。
加強對醫美行業的監管,已成消費者強烈呼聲;打擊醫療美容領域違法犯罪,嚴肅查處醫療美容機構及醫務人員違法違規執業行為,也從未止步。此次11個部門聯合下發指導意見,尤其是給醫美定性,糾正了過往在醫美與生活美容管理上的一些誤區,極有針對性。醫美不是醫療和美容玩跨界,更非“三不管”的地界,而是經營主體和從業人員行為都有明確界限的醫療活動。是醫療活動,就得按照開展醫療活動的相關法律法規辦。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跨部門綜合監管,幾乎考慮到了醫美行業上下游的所有鏈條、把準了各個重點環節和重點人員,即從登記管理、資質審核、“證”“照”信息共享、通報會商、聯合抽查檢查、協同監管、行刑銜接等多個維度同時發力,構建起貫通協同、高效聯動的行業監管體系。
安全治標更要治本,給醫美戴上醫療的緊箍,從而掃清“黑機構”、“黑醫生”、“黑藥械”,是為了更好地維護醫美診療秩序和市場秩序,防止醫美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更是為了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底線。消費者要擦亮雙眼,選擇有正規資質的醫美機構和有從業資格的醫美人員,千萬不要圖便宜,在非法機構讓非法人員在自己身上隨便動刀。畢竟身體是自己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外表再美離開了身體健康毫無意義。(賈亮)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