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昏王登基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紛爭不休,而國家內部,也很不太平。這些諸侯國國君,要么是周天子的血親,要么是有大功的功臣,一代代往下傳,沒血統的人,是沒資格繼承王位的。
當時衛國國君重病,要在幾個兒子中選擇一個繼承人。沒想到兒子中有個叫姬靈的,知道自己平時行為不端,不受重視,王位肯定沒自己的份,于是趁著兄弟們都進宮探病的機會,帶著心腹混進宮里,當著國君的面,把兄弟們殺得一干二凈。
(相關資料圖)
這樣一來,老國君沒有任何可選擇的余地了,衛國國君世代姓姬,這可是周天子的直系血親。他悲憤地看著自己這個虎狼一樣的兒子,反復糾結,最后還是把王位傳給了他。如若不傳位給他,衛國就沒有正統的繼承者,周圍那些虎視眈眈的大國必然會上書周天子,吞并衛國。
其實到了戰國時期,周天子已經沒有任何權力了,只是那些諸侯國要發動戰爭或侵略別國,總會打著周天子的旗號而已。一旦繼位者不符合傳統資格,國家被吞并也就很正常了。衛國國君世代姓姬,這可是周天子的直系血親,可以說是一張鑲著金邊的合格證。
老國君傳位后,當天就死了。姬靈繼位,第一件事就是大擺宴席,宴請群臣。他心里清楚,自己繼位的手段不太光彩,群臣里有各個王子的人,他如果不擺平這些人,王位恐怕坐不穩。
宴席定于晚上舉行,就在下午的時候,姬靈收到一封奇怪的書信,是他的心腹守門人帶進來的,薄薄的一塊白絹上寫著:魚腸劍,五步侯。姬靈雖然混賬,但并不是蠢貨,他頓時打了個寒戰,問守門人:"什么人給你的?"守門人小聲說:"相國卯正。"姬靈點點頭:"宴席期間,你不可離我半步,另外,埋伏守衛,聽我號令動手。"
當晚宴席之上,觥籌交錯,人人開懷暢飲。這時一個廚師端著餐盤上來,給每個大臣的桌子上放了一盤魚,最后那盤最大的魚自然是放在姬靈面前的。廚師走到桌前,放下魚的一剎那,一把亮晃晃的利劍刺穿了他的前胸。廚師痛苦地倒地,守門人收回寶劍,群臣都嚇得酒醒了一半。
姬靈看著群臣笑了起來,慢條斯理地拿起那條魚,撕開來,魚腹中竟掉落出一把三寸長的寶劍,寒光閃閃。姬靈拿起寶劍,擦拭著笑道:"這魚腸劍自從專諸刺王僚后,就不知去向,想不到今天竟然在此出現了,這廚師是前車大夫推薦給我的,你有什么可說的嗎?"
前車大夫慘笑道:"你這昏君,殺盡兄弟,逼死父親,你當了國君,這衛國還能有好嗎?今天殺你不成,是老天不開眼!"姬靈命人將前車大夫拖出去斬首,然后讓大家繼續喝酒。
這時,武將白山站起來,端起酒杯大聲說:"大王鏟除了奸臣,可喜可賀,我敬大王一杯!"姬靈大喜:"白將軍是我衛國大將,只要專心輔佐我,我保證你成為衛國第一武將!"
白山激動地往前走,要和姬靈喝酒,眼看已經走到五步的距離,姬靈冷笑一聲,將酒杯向地上一摔,帳外的兵士們聽見了,一下擁進來,和守門人一起把白山抓住了!
白山大吼:"干什么?"
姬靈冷笑著說:"白將軍,我聽說你近身功夫很高,軍中都稱你為五步侯,五步之內,殺人取命,無人可擋,可有此事?"白山一愣:"那又如何?"姬靈笑道:"卯正相國,不用隱瞞了,該你說話了。"
群臣驚詫地看著卯正,卯正臉色發紅,不知是酒喝多了還是別的原因,慢慢站起來道:"前車大夫和白山將軍曾找過我,想要一起刺殺大王,我沒答應。"
白山怒視著卯正:"奸邪小人!你不肯共除昏君也就罷了,可你明明答應此事不外泄,竟然告密!"
卯正臉更紅了,大聲說:"大王已經繼位,你們弒君就是亂臣賊子,我提醒大王,有何不對?再說,整個衛國,除了大王,還有能繼承王位的嗎?"他看向群臣,群臣個個低頭,默然不語。的確,除了姬靈,整個衛國再也沒有第二個有資格的繼承人了。
姬靈大聲說:"這才是忠臣!以后有不忠于本王者,一律車裂!卯正重賞千金,為我衛國第一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2.史官發威
兩個大臣被處死,相國又忠于新君,這兩件事加在一起,迅速鎮壓了反對姬靈的暗流。各國也都發來文書,恭賀姬靈繼位,姬靈徹底坐穩了王位。沒了后顧之憂,他開始繼續他登基前的生活方式,荒淫懶惰,縱情享樂。至于治理國家的瑣事,他既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大部分都交給卯正了。
然而姬靈的快活日子很快就遇到了危機,誰也沒想到,讓他陷入危機的竟然是個毫不起眼的人--史官齊風。之前姬靈對這個齊風根本沒有印象,但此時齊風卻成了他最大的痛點。
齊風不但把他殺死兄弟強行繼位的事一五一十地寫下來,而且把他登基后搜羅美人、荒淫懶惰、殺死大臣的事一點不落地寫了下來。姬靈又氣又恨,他找來卯正,商量要殺掉齊風,另選一個史官。
卯正搖搖頭說:"大王,此事不可。你可知道這齊風的來歷嗎?"
姬靈十分不解:"一個史官,能有什么來歷?就算哪個將軍或大臣是他親戚,難道我還不敢殺了?"
此時行刑人已經遠遠地趕著馬車過來了,開始把拖在地上的繩子往車上拴。眼看四肢繃得越來越緊,姬靈慘叫道:"你把一個毫無血脈資格的替身推上王位,你對得起先王嗎?你禍亂了衛國血脈,你還要擔負奸相之名!遺臭萬年!現在你改口還來得及啊!"
卯正的四肢也開始懸空了,他仰面看著天,平靜地說:"大臣們恨我怕我,他們要殺我,就必須承認你是假的。血脈嘛,千年萬年下來,早晚會亂的。民貴君輕,百姓在乎的是大王的好壞,而不是誰的血脈。至于遺臭萬年啊,我更在乎的是無愧于心。"
這時,行刑人抽響了鞭子,十輛馬車卷著煙塵向各個方向奮力拉扯起來,慘叫聲不絕于耳。
宮墻之內,寶座之上的替身聽到了遠遠傳來的聲音,他批閱奏折的手頓了頓,繼續奮筆疾書。只是,一滴淚水無聲無息地滴落下來,打濕了竹簡……
卯正連連搖頭:"可比將軍大臣都要厲害,這齊風乃是齊國史官的直系后人。"
姬靈更奇怪了:"齊國史官的后人又怎么了,雖然齊國比衛國強大,但齊國還會為了自己史官的親戚對我發動戰爭不成?"
卯正看著姬靈,嘆了口氣說:"當年齊莊公勾引大臣的夫人,被那個大臣設計殺死了,這事被齊國史官如實記錄了。那大臣手握大權,逼著史官修改記錄,說齊莊公是病死的。齊國史官就是不肯改,大臣殺了史官,讓史官的弟弟改,史官的弟弟也不肯改。大臣連殺了史官的兩個弟弟,又讓史官的最后一個弟弟改,那個弟弟仍然不肯改。大臣最后也只好放棄了,此事之后,齊史之名,天下敬仰。大王如果殺齊風,各國諸侯必然趁機討伐。"
這么一說,姬靈確實是不敢殺了,但放任不管也不行啊,姬靈忽然想到一個主意:"我們讓他隨便寫,然后我們讓別人寫一份假的替換了不就行了?"
卯正搖搖頭說:"大王以為這個主意其他國君沒想過嗎?行不通的,各國的史官都是幾個家族世襲的,他們寫的字是有存檔對照的,別人模仿不了。而且他們在記錄中會留下別人不知道的文法標記,偽造的普通人看不出來,其他史官一眼就能看出來。"
想不到這些史官如此狡猾,姬靈又想了一招:"那我們不要史官了不行嗎?"
卯正依然搖搖頭:"也不行,史官的記錄不是一國的事,而是天下都在盯著的事。如果衛國沒有史官的記錄,各國就會質疑大王統治的合法性。"
這下姬靈是無計可施了,他期待地看著卯正:"這事該怎么辦呢?"
卯正皺著眉來回踱步,揪斷了好幾根胡子后,忽然站住了:"有辦法了,臣有一計可解大王之憂。"
第二天,齊風被召入宮中,他以為自己也要像先輩一樣,為史官的尊嚴獻身了,于是跟家里人交代了后事,慷慨入宮。
沒想到姬靈見到齊風后,贊不絕口:"齊太史名垂青史,不愧為齊家子孫。看了你的記錄后,我十分羞愧,看來之前我還是年輕不懂事啊。卯正相國勸我要痛改前非,我決心改正,做一代明君。"
齊風吃驚得瞪大了眼睛,他活了六十歲了,自認為學貫古今,眼力不差。難道姬靈真還有改過的可能嗎?
見他吃驚,姬靈說:"為了表達我的決心,我請先生親自監督,就住在宮內,看我是否言而有信。"他又指著卯正說:"卯相國在此,可為人證。"
卯正也解釋了姬靈的決心,并為姬靈的改變打包票。卯正雖然在姬靈繼位這事上表現得不夠有風骨,但畢竟是一國之相,在士大夫階層中還是有名望的,他的保證讓齊風放心不少,當下表示愿意住在宮內,記錄姬靈的生活和上朝情況。
齊風回了趟家,告訴家人他將長期住在宮內,然后把姬靈賞賜的黃金留在家中,就坐卯正安排的馬車進入了王宮。從那天起,不管白天還是黑夜,不管上朝還是休息,齊風都跟著姬靈進行記錄。只有兩個時間段例外:一是姬靈上朝時,齊風不能跟著上朝,只能在后殿聽聲;二是姬靈回后宮睡覺時,齊風也不能跟著,他會在姬靈賜給他的屋子里休息。
自打齊風進宮后,姬靈一次早朝都沒有耽誤過,齊風在后殿聽著前面的聲音,無非是群臣奏事,姬靈很少獨斷專行,都是由卯正提出方案后解決,所有政事都處理得井井有條。比如某地水澇,需要撥糧食賑災;某邊境有戰爭,需要派兵抵抗等等。
齊風如實地記錄下前殿的討論過程,以及最后的處理方案。以他個人看來,姬靈肯聽人言,心懷百姓疾苦,可算是個不錯的大王了。
最讓齊風意外的是,姬靈下朝回宮后,勤奮地批閱奏折,手不釋卷。偶爾和他對話,學問水平也越來越高,齊風全都記錄下來,心中十分高興,覺得自己作為史官能震懾奸邪,規勸君王,不愧先祖。
3.為虎作倀
轉眼三個多月過去了。這天,齊風想回家一趟,他甚是想念家人。但他出院子時被守門人攔住了,說相國有令,宮內人員不能隨意離開。齊風請守門人轉告卯正,他想回家看看。
卯正聽說后,親自跑來了,說想回家沒問題,但此時正是正午,太陽毒辣,怕齊風身子骨受不了,不如一起吃點午飯,吃完再給他準備馬車。
一國之相對自己如此客氣,齊風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就答應了。吃飯時卯正讓人準備了梅子酒消暑。這梅子酒平時藏在井下,用井水鎮著,十分涼爽可口。加上卯正頻頻勸酒,齊風不知不覺地就喝醉了。
黃昏時分,馬車把齊風拉到了家門口,家人出來接他進門去,一家老小團聚,十分開心。家人對齊風說,卯正讓人把他記錄的那些竹簡在城內外四處展示。各地讀書人和使臣都紛紛抄錄散發。不但衛國人都知道姬靈大王改邪歸正,勤于政務學習,就連其他各國也都傳遍了。周天子還寫了一首詩贊揚衛國呢。
齊風十分高興,雖然作為史官他并不追求名利,但自己的記錄得到天下人的肯定,畢竟是光宗耀祖的事。就在家里一片歡騰的時候,齊風的小孫子突然不解地說:"爺爺,你的記錄里說大王給山南發放了糧食,可今天我在路上碰上一個乞丐,他說他就是山南的,人都餓死了,也沒看見有人發糧食啊。"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