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文鴻飛 姚文嵩 王天書
近日,國內5家上市險企與40家上市銀行2022年度報告陸續出爐,引發市場關注。
4月20日,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發布《2022年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報告選取了截至4月10日披露2022年年報的40家A股/H股上市銀行進行分析,整體來看,40家上市銀行的整體凈利潤同比增長6.96%,受利息收入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較上年13.06%的增速有明顯回落。其中,大型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34%,撥備前利潤同比下降1.86%。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0.99%,撥備前利潤同樣出現下降,降幅為1.66%。城農商行的凈利潤保持高速增長,增幅達11.19%,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長1.01%。報告指出,從資產來看,40家上市銀行總資產增速回升,合計總資產達235.51萬億元,同比增長11.63%。資產質量方面,中國40家上市銀行2022年末不良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8.84%至1.81萬億元,不良率較上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至1.33%。
(資料圖片)
與此同時,截至3月末,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年報陸續出爐,A股五大險企2022年“成績單”披露完畢。整體來看,五大上市險企合計實現凈利潤1746.93億元,日均凈賺4.79億元,同比下降19.1%。與上年同期相比,日均凈少賺1.21億元。2022年上半年,主要上市險企凈利潤出現較大分化,僅一家實現正增長。從全年來看,2022年,中國人壽歸母凈利潤為320.82億元,同比下降36.8%;中國平安歸母凈利潤為837.74億元,同比下降17.6%;中國太保歸母凈利潤為246.09億元,同比下降8.3%;中國人保歸母凈利潤為244.06億元,同比增長12.8%;新華保險歸母凈利潤為98.22億元,同比下降34.3%。各上市險企在壽險行業新單保費、新業務價值、新業務價值率等指標中仍呈下滑趨勢。具體來看,中國人壽實現新業務價值360.04億元,同比下降19.6%;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為288.20億元,同比下降24%;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92.05億元,同比下降31.4%;人保壽險新業務價值26.69億元,同比下降17.3%;新華保險新業務價值24.23億元,同比下降59.5%。
中國太保:
增收不增利,凈利潤同比下降突破8%
近日,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中國太保”)發布2022年度報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太保2022年出現增收不增利,壽險增長乏力、新業務價值縮減近三成等問題。
據2022年報披露數據顯示,中國太保合并總資產達21762.99億元,較上年增長11.8%,實現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7%至3988.18億元,但在資產規模持續擴大的情況下,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8.3%至246.09億元,基本每股收益2.56元,擬按每股1.02元(含稅)進行年度現金股利分配,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不是中國太保第一次出現利潤下滑。2020年,中國太保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1.4%,2016年更是下降超過三成。投資端方面收益同樣出現下滑。2022年,中國太保實現總投資收益765.37億元,同比下降17.9%,而凈投資收益則同比增長8.4%至791.80億元,中國太保的總投資收益率也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至4.2%。
作為反映保險公司經營能力和業務拓展銷售水平的重要指標,新業務價值往往代表了新保單的利潤,而險企新業務價值下滑也普遍受到市場關注。2022年,全國保險行業實現原保費收入4.70萬億元,同比增長4.6%。按原保費收入計算,太保壽險、太保產險分別為中國第三大人壽保險公司和第三大財產保險公司。在中國太保的業務版圖中,壽險是起著中流砥柱作用的支柱產業,但由于在轉型中面臨嚴峻考驗,壽險業務凈利增長乏力。具體來看,2022年,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為92.05億元,同比下降31.4%。同時,受渠道、產品結構變化影響,中國太保新業務價值率同比下降11.9個百分點至11.6%。太保產險表現相對較好,歸母凈利潤的同比增長明顯,為82.85億元,較上年增加19.33億元,同比上漲30.43%。但其在總歸母凈利潤中占比較低,僅為34%,雖較上年增加了9個百分點,但與太保壽險67%的占比相比差距依然較大。
中國人保:
壽險多項核心經營指標顯疲態,投資收益下降
3月24日,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保”)發布2022年度經營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人保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258.09億元,同比增長6.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44.06億元,同比增長12.8%。保險業務收入和凈利實現雙增長之下,也顯現出一些問題:壽險多項核心經營指標顯疲態,財險市場份額收窄,綜合成本率較高,綜合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出現明顯下降。
財產險業務方面,2022年,人保財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854.34億元,同比增長8.3%;市場份額32.7%,雖然仍保持行業首位,但較2021年下降了0.1個百分點;實現承保利潤100.63億元,同比增長456%;綜合成本率97.6%,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265.47億元,同比增長17.5%。
壽險業務方面,2022年,人保壽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927.02億元,同比下降4.3%;市場占有率為2.9%,較2021年下滑0.2個百分點。人保壽險內含價值1037.72億元,同比下降6.9%;一年新業務價值26.69億元,同比下降17.3%。個險渠道2022年長險首年保費150.11億元,同比下降9.6%;期交首年保費88.69億元,同比下降7.1%;期交續期保費298.24億元,同比下降8.5%。市場占有率為2.9%,較2021年下滑0.2個百分點。具體分險種來看,人保壽險普通型壽險、分紅型壽險、萬能型壽險2022年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298.50億元、460.07億元和1.09億元,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為15.7%、-11.1%和5.8%;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57.43億元,同比下降12.3%;意外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9.93億元,同比下降19.4%。
投資收益方面,2022年,中國人保實現總投資收益552.65億元,同比下降12.4%;凈投資收益603.55億元,同比增長15.5%;總投資收益率4.6%,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凈投資收益率5.1%,同比增長0.3個百分點。償付能力方面,截至2022年末,人保集團實際資本為3921.03億元,核心資本為2975.13億元,最低資本為1568.03億元;人保財險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29%,較上年同期下降55個百分點;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02%,較上年同期下降64個百分點;人保壽險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04%,較上年同期下降45個百分點;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8%,較上年同期下降103個百分點。
浙商銀行:
盈利能力指標普遍下滑,不良貸款總額增加
近日,浙商銀行發布2022年度報告。年報顯示,浙商銀行2022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同比增長,但各項盈利能力指標普遍下降,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降至回歸A股以來最低。在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2年末,浙商銀行不良貸款率5年來首次下降,為1.47%,但高于2020年的不良貸款率1.42%。年報顯示,2022年浙商銀行營業收入610.85億元,同比增長12.14%;歸母凈利潤136.18億元,同比增長7.67%。
與經營業績指標形成反差的是,浙商銀行盈利能力指標普遍下降。年報顯示,2022年浙商銀行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凈息差等多項盈利能力指標均出現下降,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下降0.82個百分點至9.01%。
浙商銀行是12家全國性股份行之一,2019年11月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上市以來,浙商銀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逐年下降,自2018年至2022年分別為14.04%、12.92%、10.03%、9.83%和9.01%。在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浙商銀行2022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居倒數第四位。
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資產質量方面,浙商銀行不良貸款率5年來首次下降,為1.47%。不良貸款率雖然較2021年末減少0.06個百分點,但高于2020年的不良貸款率1.42%。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數字,2022年12月末股份制銀行整體不良率1.32%,浙商銀行明顯高于平均數。截至2022年末,浙商銀行不良貸款總額223.5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6.86億元。
從貸款行業來看,浙商銀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金額翻倍,不良率飆升超過1個百分點。2021年末,浙商銀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金額10.52億元,不良率0.62%;2022年末房地產業不良貸款27.70億元,不良率1.66%;而截至2022年末,浙商銀行房地產業貸款金額1668.27億元,較2021年末減少18.97億元,占比亦從上一年的12.52%降至10.94%。也就是說,2022年浙商銀行的房地產貸款金額下降,但不良貸款金額和不良率卻反而大增。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