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供需格局轉向緊平衡的影響,今年以來,國內外糖價持續走高。國際市場上,ICE11號糖在上周五創下25.090美分/磅的11年高點,年內累計漲幅超30%;國內市場上,鄭糖主力2307合約在4月21日達到6952元/噸的階段性高點,年內累計漲幅超20%;食糖價格的上漲使得一眾糖業股在業績優化預期環境下出現股價走高現象。4月21日當天,冠農股份收盤漲6.23%,南寧糖業收漲4.61%,中糧糖業、粵桂股份等紛紛跟漲。不過,4月24日,隨著食糖期貨價格的回落,上市糖企股價也有所走低。
在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農產品首席研究員周小球看來,國內市場上漲的核心驅動來自國際市場。“由于北半球各主產國產量接二連三不及預期,貿易流偏緊,紐約原糖3月合約價格創出新高。南半球巴西開榨存在不確定性,疊加種植收益相對較差,擴種空間被壓縮,紐約原糖5月合約也創出新高。紐約原糖價格上漲提振國內市場。”他說。
“春節過后,廣西糖廠紛紛提前收榨,國內食糖減產預期兌現,但消費整體好轉,同時外圍印度減產導致出口大幅收縮,全球市場供應和貿易流緊張,支撐原糖價格漲至25美分/磅,直接提高國內進口成本。”中原期貨白糖分析師王偉表示。
(資料圖片)
具體來看,國內市場方面,據行業人士唐麗君介紹,食糖庫存已經降至近幾年低位,并有進一步去化的預期。生產端,國內產量連續兩個榨季減產,從2020/2021榨季的1066萬噸到2022/2023榨季的900萬噸,處于2016/2017榨季以來的最低水平。進口端,國內加工廠基本消化了前兩年的低價原糖庫存,遠期原糖采購合約也幾乎執行到期。2021年8月以來,進口利潤持續倒掛,特別是2023年以來進口利潤倒掛幅度在1200元/噸左右的歷史高位,令加工廠難以簽訂新的原糖采購合約。需求端,下游終端年前進行了低價采購,雖然目前原料庫存有所消化,但市場價格高企削弱了采購熱情。國內需求溫和恢復預期下,等待夏天和節日旺季來臨,終端補貨概率較大。因此,2022/2023榨季國內供應短缺和庫存去化預期較強。
從各主產國的生產形勢來看,周小球介紹說,目前北半球塵埃落定,總體為增產不及預期。南半球4月開啟新榨季,主流機構普遍認為增產幅度在10%—15%。
“巴西連續兩個榨季保持低產量,支撐原糖在過去兩年維持在17—21美分/磅的高位,進而刺激中美洲和亞太種植面積增加,但全球范圍內天氣異常和種植管理不足導致最終產量大幅低于預期。具體的,印度產量在3300萬噸,較預期減少300萬噸;泰國產量在1108萬噸,較預期減少100萬噸;墨西哥產量在540萬噸,較預期減少110萬噸;歐盟和英國糖料種植面積和單產均明顯下降,最終產量在1600萬噸,同比減少170萬噸。這導致全球食糖庫存進一步下滑。”唐麗君說。
對于上市糖企來說,糖價的走高成為其業績的催化劑。4月21日晚間,上市糖企粵桂股份發布2023年一季度財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26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6.19億元增長49.6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994.8萬元,同比增長12.23%,主要原因系硫精礦、自產糖、加工貿易糖銷售收入同比增加。同日,粵桂股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近期食糖期貨價格上漲,對公司有哪些具體影響”的問題時表示,近期價格上漲對銷售具有積極作用。
在唐麗君看來,對于糖企來說,糖價高于國內外制糖廠的生產成本上限,的確會繼續刺激全球糖料種植面積的增長和糖廠對種植管理的長期投資。
“調研發現,春節后的下游需求淡季,高糖價抑制了下游采購熱情,貿易商走貨清淡,但隨著氣溫的回升,飲料等食品需求旺季來臨,食糖剛性需求將提振終端采購積極性。據了解,4月中旬以來,貿易商走貨明顯好轉。”王偉表示。
展望二季度,糖市的高景氣度會一直持續嗎?對此,周小球認為,二季度糖價走勢核心還看南半球巴西的開榨進展和物流情況。他進一步解釋說,近年來,巴西谷物產量大幅增長,物流壓力較大,擠占了一部分食糖的運輸能力。在美聯儲加息的背景下,商品市場總體易跌難漲,疊加原糖估值已經升至相對較高,若巴西壓榨和物流順暢,或者國內開始拋儲,則高景氣度很難維持,糖價就存在回落需求。
在唐麗君看來,短期原糖市場供應雖然仍然偏緊,但波動風險加大。“二季度,隨著巴西的開榨,全球貿易流和供需格局會從短缺走向相對平衡。其間影響因素是巴西匯率、港口物流和需求變化。重要的一點是,今年三季度亞太地區同時面臨厄爾尼諾和正向印度洋偶極子的天氣風險,泰國和印度的最終產量仍需進一步跟蹤。”她說。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