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在中國制冷展上,美的集團、海爾智家、格力電器等家電科技綜合制造企業紛紛宣布發力儲能熱管理等產業。新型儲能領域,已成為多個家電巨頭多元化業務的重要一環。
在新型儲能技術迎來大規模商業化發展的風口期,制造業跨界企業角色是怎樣的,又有何挑戰?
家電巨頭為何青睞新型儲能?
【資料圖】
近年來,家電巨頭及零部件企業紛紛向汽車熱管理、IDC熱管理等領域擴張,布局新型儲能市場。
此次,美的集團宣布旗下的美的樓宇科技正式發布多款儲能熱管理產品,包括8kW插框平臺、20/40kW側出風平臺、40kW頂出風平臺等。
美的樓宇科技水機產品公司研發中心部長駱名文表示,美的集團將液冷作為儲能熱管理技術路線的選擇。目前,儲能的熱管理主要分為兩大技術路線:一是以空調和風道供冷為主的風冷模式;其二是采用水、乙二醇、硅油等冷卻液,進行散熱的液冷技術。基于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及美的集團多年建立的溫控經驗和系統集成能力,新型儲能的液冷將成為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
“美的集團通過收購科陸電子進入儲能領域。此次,美的集團的動作,可以說是對儲能產品、業務線的擴充和完善。至此,其儲能產品已涵蓋儲能電池、儲能熱管理、光儲熱柔一體化解決方案等,產業鏈相對逐步健全,可見其在儲能領域布局已較為深入。”森科技創始人胡洪森對《證券日報》記者稱。
不僅是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海爾智家、四川長虹等家電巨頭均已涌入這一賽道,其分別以能源、智能樓宇產品作為載體,進入儲能市場。格力電器在控股格力鈦后加速構建“光伏+儲能+空調”產業生態;海爾智家在相關產業鏈推出行業首個智慧低碳“樓宇大腦”,集合暖通、能源、樓宇集控等系統;四川長虹則在新型鈉離子電池體系等能源領域發力。
那么,儲能市場為何成為家電巨頭爭搶的“香餑餑”?
據了解,《“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印發后,我國新型儲能進入快速發展期。根據機構CNESA預計,到2025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突破50GW。儲能產業鏈涵蓋暖通溫控、電力工業、機電自動化工業等多個細分領域,與暖通、智能樓宇協同發展。與此同時,空調等家電是能耗“大戶”,儲能技術可為能源系統起到調峰作用,吸引空調龍頭美的集團、海爾智家等企業紛紛完善產業鏈布局。
在綠色新能源的發展浪潮之下,新型能源應用也逐步豐富,涉及電力儲能、交通運輸、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且應用領域還在不斷延伸。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市場需求趨于飽和的現象,家電巨頭們也在積極考慮轉型發展的問題。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新型儲能市場處于開拓階段,市場潛力巨大吸引企業跨界,家電制造企業在技術基礎、制造根基及零部件等領域有優勢,其大規模進入符合預期。
“目前,新型儲能行業正在快速增長,美的集團看好這一市場前景,隨著大企業的進入,細分行業格局或發生變化,也進一步提升安全性、統一標準等。”美的樓宇科技儲能熱管理銷售總監胡鴻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行業從初期走向規模化
隨著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行業“玩家”越來越多,新型儲能產業也正從發展初期走向規模化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家電企業如何在光伏、儲能領域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力,實現與原有暖通、數據中心、光儲熱柔業務的協同,仍是挑戰。
據《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報告2023》指出,我國新型儲能仍然處于發展初期,不同技術路線新型儲能對應的產業鏈成熟度存在較大差異。目前,行業逐步向規模化商業階段過渡。
駱名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新型儲能領域的熱管理技術路徑已較為清晰,但行業發展時間較短,目前還有很多不規范、無標準現象,企業水平層次不齊,安全事故頻發。美的集團進入這一賽道,在技術開發過程中考慮全年能效,并不斷健全產業鏈,欲做行業整合者,進一步帶動市場規范,目前也正在與標準制定主管部門溝通,從而進一步推動行業標準完善。
胡洪森認為,對于美的集團、海爾智家等這樣的綜合性企業來說,它們已經擺脫了家電的標簽,換道儲能熱管理市場,是全面切入儲能產業鏈的重要表現。如美的集團并購合康新能和科陸電子為進軍儲能行業進行底層構建,又通過旗下樓宇科技事業部進行資源整合,展現出強大的多元業務推動力。可以看出,中國家電制造業巨頭在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定步伐。它們不再是跟隨者、參與者,而是儲能這個藍海市場的積極推動者。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