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3日,數據顯示,醫藥生物行業內共有125家公司率先發布2022年業績報告,其中有82家公司去年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占比超六成。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醫藥消費需求增長,行業內企業將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推出新產品,市場競爭將逐漸激烈。
【資料圖】
四成公司被機構重倉
醫藥生物公司被各大機構看好,經常躋身QFII等機構重倉行業前三位。而各大機構投資者持倉動向一直受到投資者關注。
隨著醫藥生物上市公司年報業績的公布,社保基金、養老金、QFII及險資等各類重量級機構對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的持倉動態也逐漸浮出水面。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在已披露去年年報的125家醫藥生物上市公司中,共有50家上市公司股票被上述4類機構重倉持有,占比達四成。
具體來看,險資出現在11家年報十大流通股股東之中;QFII出現在24家公司股東名單中;社保基金出現在18家公司股東名單中;養老金出現在8家公司股東名單中。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多家醫藥生物公司股票同時被多類機構重倉持有,其中同時被3類機構重倉持有的公司為2家,分別為麗珠集團、心脈醫療;同時被2類機構重倉持有的公司為7家,分別為奧浦邁、海爾生物、華潤三九、京新藥業、昆藥集團、云南白藥、長春高新。
中藥行業個股漲幅居前
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收盤,從申萬一級行業看,醫藥生物板塊年初至今表現并不算好,指數期間上漲0.77%,在31類申萬一級行業中僅排第26位。
對此,金百臨咨詢資深分析師秦洪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生物醫藥股目前并不是市場熱錢關注的焦點,考慮到去年四季度基金曾一度回補生物醫藥股的倉位,有標配甚至超配的跡象。
從個股來看,從1月3日至4月3日,已率先發布去年年報的125家醫藥生物公司中,有76家公司實現區間上漲,52家跑贏大盤(6.67%)。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中藥相關個股表現突出,在上述125家公司里,年漲幅位居前10位的公司中,有7家公司屬于中藥行業。
長城證券認為,目前中藥板塊估值仍處于低位,中藥行業治理水平不斷提升,業績增速和持續性較好,疊加政策紅利催化,長期看好中藥行業在老齡化加劇下對治療慢性病、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優勢和銀發經濟下目標群體的消費升級。
投資策略方面,秦洪表示生物醫藥產業是人類健康的守護神,市場需求相對穩定且科技產業屬性突出。因此,未來的投資機會仍是相對確定的,流出的資金或會回補。另外,中藥股在去年年末的回落主要是前期漲幅較大,并不是基本面的因素。目前中藥股的估值性價比仍然處在一個可接受的區間,后續的機會猶存。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