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市場正快速回暖。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26日,A股市場并購事件超1000起。從進度來看,235單已完成,864單進行中(按預案日計,剔除失敗案例)。
受訪人士認為,當前A股并購市場愈發成熟,大市值公司并購金額占比超六成,成為“主力軍”;中小市值公司做大做強意愿強烈。預計未來隨著產業競爭加劇、公司治理能力提升,A股并購市場會愈發活躍。此外,并購將成為PE、VC、產業基金退出的主渠道。
并購市場活力顯現已成為市場共識。晨壹投資創始人劉曉丹近期表示,產業競爭、資本市場、公司治理三要素同時出現,并購市場系統性機會已現。
(資料圖片)
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26日,年內近四成的并購事件由百億元市值規模的上市公司發起,并購金額超過2159億元,占總量的比例為64%。從數量和規模上,進一步印證了大市值上市公司在并購市場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對而言,處于市場腰部及尾部的上市公司產業并購資源的選擇面有限,且自身資金壓力較大,因此在產業并購盛行的市場中逐漸失去活躍度。”聯儲證券研報顯示,2022年由市值50億元以下的上市公司發起的資產收購交易共1363起,僅占交易總數量的30%,由市值30億元以下的上市公司發起的資產收購交易共631起,占交易總數量的14.21%。
聯儲證券總經理助理尹中余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市值公司或行業龍頭公司可以獲得更多的并購資源,其并購整合能力更強,未來發展的空間可能更加寬闊。
在大市值公司為并購市場貢獻主要交易額的同時,市值規模在百億元以下的中小市值公司主動發起并購的意愿亦非常強烈。今年以來的并購事件中,有六成為中小市值公司發起。
高禾投資管理合伙人劉盛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小市值公司也有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需求,以并購來提升自身競爭力。
此外,并購成為PE、VC退出的重要渠道。劉曉丹認為,一級市場底層邏輯的改變,使投資越來越同質化,IPO退出的賺錢效應越來越差。同時,境內外上市的規范化成本都在提高,投資者越來越有選擇性,資本市場進入重質不重量的階段。
聯儲證券研報亦持有類似觀點,并購重組將逐漸成為PE投資項目退出的主渠道。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安光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PE往往會選擇有潛力、有成長性的企業進行投資,如果IPO失敗,這些企業很難通過債務融資等方式獲取足夠的資金支持,因此并購成為一種較為可行的選擇。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