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夏楠
(相關資料圖)
當今社會,金融詐騙手段層出不窮,金融安全也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關心的話題。正值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期間,島城多家金融機構積極參與“金融消保我來說”欄目,以演講、對話、案例分析、戲劇表演等多種形式,幫助廣大消費者了解屬于消費者的金融權利,防范金融風險,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租借信用卡有風險,安全用卡很重要
信用卡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小額金融支付工具,受到廣大金融消費者的青睞。但同時,部分持卡人在管理、使用信用卡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當或誤區。青島銀行文創支行理財經理王瑞雪提醒廣大信用卡持卡人,信用卡租借可能會帶來三點風險。首先,可能陷入過度透支,導致消費者征信受損,影響持卡人申請貸款,甚至引發司法訴訟等;其次,持卡人將個人信用卡出借,如借用人使用不當,將給持卡人帶來信用卡使用違規的風險,甚至需要承擔罰款、罰息等違約責任;第三,出租、出借信用卡可能會被實際使用人或犯罪團伙用于違法行為,出租人、出借人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如何正確辦理、使用信用卡呢?恒豐銀行青島分行向廣大消費者提出三點建議。一要正確申辦、領用銀行卡。消費者務必通過銀行正規渠道申辦、領用銀行卡;二要妥善保管銀行卡,不要隨意放置,更不能出租或出借給他人使用,并盡量與身份證件分開存放;第三,安全使用銀行卡。刷卡的過程中不要讓卡片離開視線,輸入密碼時注意遮擋。另外,網購時要使用安全的網站,保護好個人信息,不要輕易將銀行卡號、密碼、有效期等信息透露給賣家。
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公安部刑偵局公布的五大類高發電信網絡詐騙包括:刷單返利詐騙、虛假投資理財詐騙、虛假網絡貸款詐騙、冒充客服詐騙、冒充公檢法詐騙。如何識別和防范電信網絡詐騙?華夏銀行青島分行香江路社區支行行長周玉忻提醒消費者:凡是刷單,都是詐騙;凡是通過社交平臺添加微信等聊天軟件拉消費者入群,讓消費者下載客戶端或者點擊鏈接進行投資、賭博的,都是詐騙;凡是“不要求資質”,且放款前要先交費的網貸平臺,都是詐騙;凡是網上購物遇到自稱客服說要退款,索要銀行卡號和驗證碼的,都是詐騙;凡是自稱“公檢法”讓消費者匯款到“安全賬戶”的,都是詐騙。
她提醒消費者,消費者應該謹記選擇正規金融機構,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金融產品;謹記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不隨意提供身份證、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等重要信息;謹記配合金融機構對開卡用途和匯款情況進行核實,不出租、出借、買賣銀行卡。
“代理維權”是騙局,辦理退保要謹慎
代理退保”是指社會上一些機構或個人以“可代理全額退保”為由,以非法牟利為目的,慫恿、誘導消費者委托其代理“全額退保”事宜,并收取高額手續費的詐騙行為。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借“代理維權”之名,唆使消費者無視合同約定,通過捏造或歪曲事實、偽造證據等手段,向有關部門惡意投訴或舉報,并非法獲利。此類行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正常金融經營秩序,危害社會穩定。
德華安顧青島分公司運營部負責人房展提示廣大消費者,一要充分考慮自身保險需求,謹慎辦理退保;二要注意保護個人重要信息;三要通過正規渠道依法合理維權。
八項權利人人享受,合法權益守護牢
中國光大銀行青島分行營業部陳少萱和興業銀行青島分行工作人員向廣大消費者介紹了金融消費者的八項基本權利。這八項基本權利包括:財產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受教育權、受尊重權、信息安全權。
太平人壽青島分公司消保經理孫開寅建議,金融機構應當開展廣泛、持續的日常性金融消費者教育,建立多元化教育宣傳渠道,幫助消費者了解金融常識和金融風險。金融機構應當充分尊重消費者意愿,按照公平原則開展金融交易,切實履行金融消費者投訴處理主體責任。
詐騙陷阱瞄準老人,防詐指南請收好
老年人常常成為詐騙分子的“下手對象”。老年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中國光大銀行寧夏路支行向老年群體介紹了“防詐指南”。首先,接到陌生人電話不要輕易相信,一旦陌生人在電話中提出匯款、轉賬、墊資等要求,要提高警惕,千萬不要輕易匯款,不要輕易點擊陌生短信、郵件、社交軟件中的鏈接,如果無法分辨,可咨詢附近公安機關,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第二,老年人要樹立防范意識,去正規金融機構購買理財產品,警惕“高息零風險”理財項目,遠離非法集資。遇事多找子女商量,不要輕信別人的話。更為重要的是,子女要多關心老人,不給騙子打“親情牌”的機會。
警惕各種“網購”陷阱,別給“網騙”可乘之機
隨著網絡金融的普及與發展,詐騙手段也層出不窮。浦發銀行青島分行營業部理財經理周子瑩以幾個常見“網購”陷阱為例,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有些不法分子自稱商家,告知顧客所購買的產品要進行退款處理,但發現因賬戶被凍結無法完成退款,誘導顧客點擊詐騙鏈接,套取身份證號、銀行卡等重要信息。還有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個人信息后,編造與其工作或家庭相關的情節來獲取被害人的信任,利用被害人急于解決問題的迫切心理實施詐騙。周子瑩提示消費者,要著重保護好身份證、手機號和銀行賬戶等個人信息,不貪圖眼前利益,不輕信高額回報。一旦發現詐騙風險應立刻與金融機構核實,同時尋求公安機關的幫助,及時采取措施,最大限度挽回損失。消費者在網購時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保留發票、收據等購買憑證,發現被騙一定要立刻報警,及時維權。
入群炒股“一夜暴富”?都是騙局!
招商銀行青島嶗山支行理財主管兼大堂主管王瑾敏則消費者分享了如何辨別、規避虛假投資理財詐騙。她舉了一個例子,陳某在網上看到一個關于投資理財的課程后,按照視頻提示添加了微信,對方將陳某拉入一個理財群。一個“股票導師”在群里進行薦股和行情分析,此后幾天,群里的人都賺到錢了,陳某心動,并開始“跟單”購買,前幾次賺錢后便加大投入。在兩周時間內,陳某陸續投入大量資金,但在提現時發現不成功,對方告知賬戶需轉入保證金后方可提現,陳某按要求轉入后仍無法提現,再次咨詢對方告知系統未收到轉入提示,要求陳某再次轉入,陳某這才意識到被騙。
王瑾敏建議消費者進行理財或投資時,應選擇銀行、有資質的證券公司等正規途徑,切勿盲目相信所謂的“炒股專家”和“投資導師”;切記“有漏洞”“高回報”“有內幕”的炒虛擬幣、炒股、打新股、炒黃金、炒期貨、博彩網站等都是詐騙。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