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3月15日消息(記者易帆)近日,記者從海南省地方豬產業技術體系2022年度考核會議獲悉,該技術體系正加快海南地方豬種質資源保護、種質創新、健康養殖技術、本地特色飼料資源開發以及地方豬養殖大數據平臺數字化構建等關重點工作,為海南省地方豬全產業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推動海南省地方豬產業快速發展。
海南省地方豬產業技術體系由省農業農村廳牽頭建設,設置遺傳育種、飼料營養、疫病防控、生產與環境控制等四個方向的崗位專家,設立五指山豬綜合試驗站、海南豬(農墾)綜合試驗站、海南豬(羅牛山)綜合試驗站,將為海南地方豬全產業鏈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打通地方豬“種、養、產、銷”的各個環節,將地方豬產業打造成海南畜牧業全產業鏈發展的代表和標桿。
“今年內,由海南省地方豬產業技術體系構建的地方豬大數據平臺將投入試運行,該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后,豬企管理人員通過手機APP就能及時掌握豬場的生產情況,實現降本增效。”3月14日,該技術體系首席崗位科學家李新建向記者介紹,地方豬養殖大數據平臺通過收集并分析生豬養殖的相關數據,對養豬場的生產狀況進行分析并實現預警,從而讓豬企管理人員及時處理,提高生產水平。“未來,豬企通過手機APP就能及時了解豬舍的空氣質量、生產設施等情況,及時把控養豬場的風險。”李新建說道。目前,該大數據平臺正在加快數字化構建,將在今年內在海南省地方豬產業技術體系五指山豬綜合試驗站、海南豬(農墾)綜合試驗站、海南豬(羅牛山)綜合試驗站等3個試驗站試運行,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廣應用,為豬企降低風險和飼養成本的同時提高豬企的管理效率。
此外,李新建介紹,在海南地方豬種質資源保護方面,該技術體系正探索對五指山豬等海南地方豬開展凍精方式進行保種,提高地方豬的種質資源保護能力。同時,該技術體系正在開展定安豬種質創新,為下一步定安豬新品系培育奠定基礎。
海南地方豬種質資源豐富,特點明顯。海南豬分為四個類群,分別是定安豬、屯昌豬、臨高豬和文昌豬,是海南地方肉豬市場的主力軍,擁有廣大的消費群體。然而,地方豬遺傳資源由于其生長速度慢、飼養周期長、瘦肉率低、脂肪較厚等“短板”,市場經濟效益不高,不具備市場競爭力而逐漸被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瘦肉率高的外種豬而取代。“通過對地方豬的種質資源保護和創新,我們將補齊地方豬的短板,提高市場經濟效益,打造海南豬品牌。”李新建說道。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孫法軍表示,海南將加強地方豬種質資源保護技術創新,加強對珍稀瀕危資源的搶救性收集保護,提升地方豬的保護能力。海南省地方豬產業體系還將組建專家團到中小企業進行技術服務,激發中小企業發展動能,為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服務。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