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加速擴容,主打“收益穩健+風險保障”
1月底,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進一步擴容。據中國銀保信最新披露,截至目前,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已經增加至13款。與首批發布的7款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均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不同,此次新增的6款產品包括兩全險、年金險、萬能險,理財屬性更加明顯。
【資料圖】
與儲蓄、理財、基金等其他個人養老金產品相比,保險產品有何優勢?更適合哪類人群?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負責人朱俊生認為,在人口高齡化和長壽化背景下,保險產品期限長,可以幫助客戶做長期養老儲備,有助于對抗人性中的短視與急功近利,推動短期儲蓄轉化為長期養老資產,優化家庭金融資產期限結構。
對于個人養老金產品,消費者最關心的就是收益。
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在積累期按照“保證+浮動”的收益模式,一款產品提供“進取型”與“穩健型”兩種投資組合,既能保證穩健收益的下限,又能帶來高收益上限的可能性。比如,國民養老保險的個人養老金產品,“穩健型”投資組合保證利率為3%,“進取型”為零;太平養老的個人養老金產品,“穩健型”保證利率為3%,“進取型”為0.5%。
去年11月底上線的首批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成績已出,據《金融時報》記者梳理,6家保險公司上線的7款個人養老金產品2022年結算利率最高為5.7%。其中,“穩健型”投資組合結算利率最低為4%、最高為5.15%;“進取型”結算利率最低為5%、最高為5.7%。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設定“穩健型”和“進取型”投資組合比例,目前在售產品每年都可以免費轉換一次。
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投資收益率取決于市場情況,波動性較大。相較于基金、儲蓄、理財等產品有更高的預期收益,保險產品更加穩健。
不過,王向楠認為,投資收益率不應是消費者選擇個人養老金產品唯一的參考指標,與其他金融產品相比,保險產品具有獨特的保障優勢。在保障責任上,保險產品包含養老年金和身故保險金,充分發揮了“保生”“保死”的兩全功能。
例如,在領取階段前,一旦被保險人失能或者死亡,會自動觸發理賠條件,將賠款支付給受益人。相較于其他產品必須通過繼承獲得養老金,保險產品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據《金融時報》記者統計,在個人養老金首批7款保險產品中,4款提供了包括失能護理、全殘保險金等保障。比如,中國人壽的個人養老金產品,若被保險人在開始領取養老年金前,初次發生并經專科醫生明確診斷或司法鑒定機構鑒定達到合同約定的失能護理狀態,可以按約定方式領取失能護理保險金。
對于消費者關心的如何領取養老金,總體來看,為了達到長期儲備、用于養老的目的,除了幾種特殊情況外,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領取時間設定為消費者年滿60周歲及以上。在領取方式上,可以按月領取或按年領取。在領取期限上,可以選擇10年、20年這樣的固定時間,也可以選擇終身領取,實現“活到老、領到老”,充分保障養老的現金流。比如,泰康人壽就提供了10年、15年、20年、30年以及終身等5種領取期限。
“保險與養老的契合性使得保險機構在個人養老金業務上具備特有優勢。”某大型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保險轉移風險的本質、提供保障的屬性,契合了人們對個人養老的需求;另一方面,保險機構在產品保障功能、投資資金管理、風險管控等方面追求長期穩健的經營理念,與養老目標具有一致性。除此之外,保險機構依托自身在數據積累、客戶畫像、精算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可以為客戶構建符合自身和家庭全生命周期需求的養老財務規劃,建立養老金融綜合賬戶,運用更加成熟的策略算法提供服務。
朱俊生表示,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期限長,有助于推動短期儲蓄轉化為長期養老資產,優化家庭金融資產期限結構。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為復利,在長生命周期內可發揮復利效應,利用時間價值獲取被動收入與長期增值,促進養老財富積累。養老保險可通過產品組合,實現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有效結合,滿足客戶不同的養老財富需求。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