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業保險保障已經覆蓋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等多個領域,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探索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收入保險,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開發一攬子三農風險解決方案,服務農民、農村、農業整體風險保障需求……上市險企持續助推鄉村振興的深度和廣度,為農業現代化注入了強勁動能。
創新農業保險 為春耕保駕護航
春耕正當時,險企針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多方面、多層次創新支農惠農方式,有效幫助農戶轉移春耕備耕過程的風險,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農業大省,多家保險業龍頭公司落地創新保險,為春耕保駕護航。為保護蔬菜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化解“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的問題,中國人壽集團旗下財險公司在山東開辦大蒜、生姜、大蔥、大白菜、土豆、黃瓜等蔬菜目標價格指數保險8種。而高標準農田設施保險,則為建立長效管護保障機制提供了參考。記者從中國人壽獲悉,該集團旗下財險山東分公司已在臨沂、聊城、德州等地市承保農田22萬畝。保障范圍已由設施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損失,擴展到工程質量缺陷、財產綜合、機器損壞等一攬子保障方案,并利用遙感監測技術,對農田及作物進行快速識別和全周期風險管護,形成了“事前評估+事中預防+事后賠償”的三位一體服務機制。對此,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中心相關工作人員稱,通過商業保險杠桿作用和補償機制,市場化暢通了管護資金來源通道,化解了建設、管護、維修風險,使“藏糧于地”戰略落到了實處。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近年來,人保財險青島分公司緊跟種植業和養殖業的規模化及精細化發展。提供農村一攬子綜合保險服務保障,兜底農村經濟發展薄弱環節。截至2022年底,人保財險青島分公司承保的政策性險種增至29個,商業性險種增至53個,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70.50億元。
中國太保提供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太保產險在河北、山東、河南等13個糧食主產省區開展了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與收入保險。2022年,在380余個產糧大縣超7407萬畝主糧耕地為862多萬戶次糧農提供強有力的風險保障。中國太保還與河南省氣象局合作,主動推送農業災害氣象預警信息,提醒當地承保農戶及時應對雨雪、倒春寒等災害天氣對冬小麥的不利影響,為春耕備耕保駕護航。
試點“保險+期貨” 全流程保障服務三農
“保險+期貨”產品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風險管理工具,結合了期貨市場的風險規避功能與保險行業的風險保障作用,由保險公司匯集農業經營主體的風險,通過購買期貨或期權的方式有效化解價格風險,解決農產品價格波動大、市場風險難以規避的問題。
近年來,受國際糖價走勢影響,甜菜收購價格出現波動。去年年底,在鄭州商品交易所、當地政府部門和糖企的支持下,中國太保產險新疆分公司攜手期貨公司在昭蘇試點推出白糖(甜菜)“價格保險+期貨”,當觸及保險賠付條件時,中國太保產險給合作社或農民賠付,從而全面保障了甜菜種植戶的收益和化解風險。據悉,此次“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惠及經營主體及農戶292戶,賠付率高達286.69%,真正實現了穩企護農。
在提供主要糧食作物種植和完全成本保險、牲畜養殖保險保障的基礎上,為農民生產經營提供產供銷全流程保障服務,2022年,中國人壽集團旗下財險公司在大商所、鄭商所申報政策性和商業性項目13個,涉及玉米、大豆、花生、棉花、蘋果、雞蛋、生豬、飼料等期貨價格保險,其中在臨沂開辦的花生期貨價格保險為全國首單,累計承擔風險保障7.73億元,避免了農民“增產不增收”的問題。
“保險+期貨”項目也是平安產險陜西分公司金融創新支持紅棗全產業鏈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一環。在陜西省佳縣政府的幫助和指導下,平安產險在當地推出“產前融資助力+產中風控保障+產后溯源協銷”的“振興保”模式。產前,助力農戶獲得產業發展低息貸款,協調佳縣農商銀行開發榆林首例棗產業專項融資產品——“葭州紅棗貸”,撬動免息貸款200萬元,支持紅棗加工產業發展;產中,設計匹配專屬保險,為佳縣有機紅棗提供風險保障4500萬元,涵蓋自然風險和價格風險,彌補紅棗裂變減產或價格下跌造成的損失,鼓勵棗農加強對棗園日常管理,促進棗園流轉,保護黃河流域生態屏障;產后,建立紅棗智慧質量溯源系統,讓每一顆從佳縣售出的有機紅棗實現全程可追蹤。
業內人士表示,“保險+期貨”模式較傳統種植保險有更多優化,一是提高了保障水平,推動農險由“保基本、保成本”向“保價格、保收入”升級;二是解決了諸如紅棗等產業“風險高和風險難以有效分散”的難題,最終將政府、農業生產經營者、保險公司利益一致化,最大可能兜底農業主體經營風險。
構筑多層次惠農保險體系
創新發展的背后,是各層面對農業保險的高度重視。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將“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單獨列為一項重要內容,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到優化“保險+期貨”等相關內容。
與此同時,各地亦不斷助推保險業精準服務農業生產。近日,四川銀保監局印發《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2023年春耕備耕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擴大保險保障覆蓋范圍,及早安排,做好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工作,同時,加快發展種業、大豆和油料作物保險,大力發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河南銀保監局則要求全力推進夏糧承保工作,提前謀劃倒排工期,強化科技賦能,通過遙感驗標、電子簽名、短信推送保單等方式提升承保質效,護航春耕備耕生產。
此外,還有多地銀保監局在2023年工作會議中也紛紛提出要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其中,安徽銀保監局提出,推進“農業保險+一攬子金融產品”試點,探索農業產業鏈生態擔保模式,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覆蓋面;廣西銀保監局提出要加快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推動“保險+期貨”試點擴面。
在政策鼓勵下,險企持續發揮專業優勢創新產品服務,創新發揮農業保險“穩定器”作用,多層次惠農保險體系正在形成。轉載自經濟參考報。平安產險青島分公司供稿。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