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錦州銀行副行長韓波任職資格獲批。該行官網顯示,錦州銀行管理層還包括行長郭文峰,副行長康軍、楊衛華、宋國輝和耿川東,形成“一正五副”的管理層格局。
(相關資料圖)
實際上,2023開年以來,已有多家中小銀行高管迎來人事調整。據不完全統計,在錦州銀行之前,已有中原銀行、恒豐銀行、廈門國際銀行、青島銀行在內的10余家銀行董事長、副董事長、行長、副行長職位出現“辭舊迎新”。
《金融時報》記者梳理發現,此輪中小銀行高管更迭有兩大特點值得關注,一是新任高管多具有大行履歷背景,在銀行業體系內部流動仍是大的趨勢;二是新任高管年輕化趨勢明顯,“70后”甚至“75后”開始“挑大梁”。
多家中小銀行高管出現變動
僅僅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的時間內,中小銀行高層人事調整就格外頻繁。
1月20日,中原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已取得來自河南銀保監局的批準文件,王炯作為董事會副董事長、劉凱作為該行行長的資格已生效。
1月19日,恒豐銀行官網更新董事會成員名單顯示,辛樹人擬任該行董事長、執行董事。同日,廈門國際銀行發布公告稱,同意聘任曹云川為該行行長。
1月18日,青島銀行發布公告表示,該行行長王麟因臨近退休年齡辭任,由擬任行長吳顯明代為履行行長職責。同日,青島農商行董事會同意聘任于豐星接替劉宗波擔任行長一職。
在本輪銀行高管人事變動中,除走馬上任的之外,亦有中小銀行高管因組織或工作調動而辭任。例如,1月18日,浦發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副行長、財務總監王新浩因組織調動申請辭職。1月17日,上海銀行稱,因組織工作調動,崔慶軍辭去該行副行長職務。
而從去年到今年年初,又正值銀行“退休潮”的高峰期,老一輩銀行家卸任,也意味著銀行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包括渝農商行原董事長劉建忠、廈門銀行原董事長吳世群、青島銀行原董事長郭少泉、蘭州銀行副行長李小林、民生銀行副行長胡慶華等。
新任高管多有大行履歷背景
記者發現,中小銀行新任高管大多具有大行履歷背景,在銀行業體系內部流動仍是大的趨勢。例如,廈門國際銀行新任行長曹云川,曾在工商銀行工作近30年,曾任工行總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工行新加坡分行副總經理。
除了新獲批就任的韓波之外,另據錦州銀行發布的總分行中高層管理人員招聘啟事,該行仍在招聘總行副行長或行長助理,要求應聘者需具備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或大型城商行及其他大型金融機構的任職經歷。
對此原因,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在受訪時表示,大行工作背景的人才背后往往附帶一定的資源,吸納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履歷背景的人才接任高管能為中小銀行發展帶來優勢資源。
“科技與金融復合型的高管人才在中小銀行中仍是稀缺的。”婁飛鵬表示,從戰略規劃到技術創新等多方面看,國有大行除了在研發投入上更為領先之外,相關人才資源也更加豐富。中小銀行從大行吸納相關人才無疑有助于推進業務數字化轉型升級。
資料顯示,包括西安銀行、江西銀行、興業銀行在內,多家上市銀行2022年均公開招聘首席信息官,以推動銀行信息科技業務的戰略轉型。而這一趨勢,或將在2023年得到延續。此外,去年上任的九江銀行行長肖璟、江蘇銀行行長葛仁宇均出身科技條線,早年分別就職于工行、建行系統。
“70后”甚至“75后”邁入高管序列
在為銀行帶來新鮮“血液”的同時,一些業內人士擔心,銀行高管的頻繁變動可能會對戰略目標的實現和業務的連續性造成不利影響。而另一些業內人士則認為,引入專業能力更強的人才將有助于銀行長遠發展。
而實際上,高管調整帶來的后續影響,有待市場檢驗。
此外,高管年輕化的趨勢值得關注。越來越多“70后”甚至“75后”接任銀行高管職位,扮演重要角色。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新任行長均為“70后”。
光大銀行新任行長王志恒出生于1973年,是位“老中行”,調任前為中國銀行副行長;華夏銀行新任行長關文杰出生于1970年,已在華夏銀行工作長達20年。
而年輕的浪潮更集中向城商行、農商行涌去,寧波銀行、鄭州銀行、九江銀行、長沙銀行、哈爾濱銀行、瑞豐銀行去年都迎來“75后”總行行長。其中,2022年3月上任的寧波銀行行長莊靈君僅有43歲,是目前最年輕的上市銀行行長。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