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文鴻飛
2022年5月15日“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當天,中證協發布的《2021年度證券公司投資者服務與保護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個人基金投資者超過7.2億。如此龐大數量的基民在過去一年中的投資收益狀況如何?2023年該如何配置基金才能更有勝算?近日,記者進行了相關調查采訪。
(相關資料圖)
基金投資者:
從年初“綠”到年尾,沒敢換基金也沒敢加倉
2022年,基金數次因為大跌登上熱搜榜,如此背景下,普通基民的賺錢效應如何?
市民方女士是位老基民,堅持基金定投已有多年。“以前,多多少少都能賺點兒,但2022年虧得一塌糊涂,可以說從年初‘綠’到年尾。”1月5日下午,她無奈地告訴記者。方女士說,她有兩個賬戶,一個賬戶的收益率為-14.6%,另一個賬戶的收益率為-13%。“虧得厲害的時候,我咨詢理財師要不要把定投停了,理財師建議我堅持等‘微笑曲線’,為此我一直咬牙堅持沒‘斷供’,但也不敢輕易查看賬戶收益了,因為看一次心涼一次。”方女士告訴記者,“2022年一年感覺買啥賠啥,雖然有幾只虧得特別厲害,但也沒敢換基金,更別說加倉了。”
市民滕女士告訴記者,2022年是她成為基民的第一年。年初的時候,為了強迫自己儲蓄,她開始買基金,先買了四只基金,且都是明星基金經理的,結果目前四只中的三只收益率是負的,截至1月6日的收益率分別為-9.43%、-1.99%、-3.65%,第四只收益率僅為1.15%。“2022年10月虧得最厲害的時候,有兩只的收益率都達到-30%了。”她無奈地說,“定投的基金還有17只,定投金額從200元到600元不等,有月投的、周投的、隔周投的,其中也不乏張坤、馮明遠等明星基金經理的,但還是虧得一塌糊涂,17只定投基金目前合計虧了近5000元,最多的時候虧了將近10000元。”
市民滕女士告訴記者,“為了縮減虧損,中間我也做了一些調整,漲勢好的就提高定投金額或者提高定投頻率,跌得比較狠的就降低定投金額或者直接停了,還曾試圖轉換過基金,但是不管怎么折騰,我都從沒想過贖回離場。因為當了基民后,我讀過不少基金經理的建議和專業機構的調研報告,還咨詢過理財師,他們的答案都是不要追漲殺跌頻繁交易,要用時間換空間。看著一片‘綠’的時候,我就用這些‘雞湯’激勵自己堅持了下來。希望2023年的行情能不辜負我的期待,也希望我的發財夢能成真。”
市場行情回顧:
14000多只基金平均跌幅11%,能源類QDII基金表現優異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的A股市場幾度大起大落,全年上證指數跌幅超過15%。同期,深證成指跌幅接近27%、滬深300跌幅接近22%、創業板指跌幅接近30%。受此影響,多數基金表現不理想。Wind數據顯示,成立滿一年的14000多只基金2022年平均跌幅11%,其中4397只產品收益率為正,占比僅31%。值得一提的是,能源類QDII基金表現優異,廣發道瓊斯美國石油A人民幣占據所有基金業績榜榜首位置。此外,商品類基金表現也較為亮眼,華夏飼料豆粕期貨ETF基金及聯接基金產品全年收益均在60%左右。
剔除QDII、商品類基金,從全市場所有的基金來看,共有45只基金(A/C分開計算)2022年全年收益超過10%,其中有10只基金的年內收益超過20%。2022年的冠亞軍再次歸屬于同一位基金經理,摘得冠軍的是萬家基金黃海管理的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年收益達到了48.56%,黃海管理的另一只基金——萬家新利,以43.66%的回報排名第二。具體分類來看,Wind數據顯示,2022年僅有16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取得了正收益,最高的達到31.5%。如果進一步合并單只基金的多個份額,僅有11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偏股型基金的表現方面,數據顯示,2022年僅有44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其中收益超過5%的僅有24只。另外,在平衡混合型和靈活配置型基金方面,Wind數據顯示,2022年共有122只基金實現了正收益,其中僅有15只基金的收益超過了10%。
此外,Wind數據顯示,2022年,偏債混合型基金和二級債基這兩類產品中,有超過1500只基金取得了負收益,其中有14只基金的跌幅超過了20%。短期純債基金和中長期純債基金這兩類被視為穩健理財的產品,2022年也出現了短期內的較大回撤,部分產品甚至短時間內跌去了大半年的收益。
2023年投資建議:
多家看好消費、金融,有機構建議堅持定投
雖然總體上看,2022年基金業績表現不景氣,但過去一年公募基金政策推陳出新,令投資者對2023年的表現有所期待。那么,2023年的基金投資行情如何?投資時可重點關注哪些領域和品種呢?
西南證券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2023年,以優質國企為依托的“國家經濟安全建設”或成為本輪國企改革主題的重要投資主線之一,高精尖科技、軍工、高端制造需求上升確定性強,相關產品值得重點關注。上海科創基金總裁楊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2023年市場持有非常樂觀的態度,但過程可能呈現螺旋式上升的趨勢,“2023年看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數字化四大賽道。”招商基金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對于A股的行業配置,看好包括地產鏈(建材、建筑、家具、家電)在內的“復蘇資產”投資機會,以及金融(券商、銀行)、消費(食品飲料、酒店、旅游、免稅和航空)等。
國泰君安在2023年金融工程年度策略展望中表示,預計2023年一季度經濟大概率仍在尋底,此階段受益于政策放松的銀行、房地產行業,以及受益于消費場景復蘇的消費板塊或將率先上行,進入二季度,待經濟真正觸底復蘇后,金融、消費等順周期板塊有望強勢發展。中信證券接受媒體采訪時則推薦如下投資思路:1、配置長效精選組合,如獨立型基金精選組合、中證500或中證1000增強基金精選組合;2、堅持最樸素最簡單的參與方式——定投;3、尋找多元驅動共振型投資工具,比如將核心池基金與基于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主題投資相結合。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