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降息降準可期,2023年貨幣政策前瞻
回顧2022年,這是復雜多變的一年,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脹高位運行,地緣政治沖突持續、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的背景下,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
【資料圖】
但仍能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這一年中,作為銀行的銀行,央行始終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科學管理市場預期,切實服務實體經濟。
也是在這一年中,央行多次打開貨幣政策工具箱,總量上,以降準、降息等政策工具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積極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結構性工具也在不斷上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普惠養老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展望2023年,總量政策仍可期待。參考近年貨幣政策操作規律,降息降準仍有一定空間;另外結構性工具也有望繼續配合財政、產業政策穩增長,存量擴容、增量加碼。
降準概率較大
回顧2022年,貨幣政策的一大特色依舊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具體反映到總量政策上,可以看到,2022年央行以降準、降息等政策工具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貸款投放,積極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一方面,央行綜合運用MLF(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以及上繳央行結存利潤等方式投放流動性,靈活把握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和節奏,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了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另外,央行于2022年4月15日、12月5日落地實施兩次全面降準,幅度累計0.5個百分點,共釋放長期流動性1.03萬億元;前三季度累計向財政上繳結存利潤1.13萬億元,助力財政支出保持在高水平。
此外,央行2022年每個月末、季末和跨節前,均通過逆回購加量及時穩定市場預期;同時調增政策性銀行新增信貸額度8000億元,支持政策性開發性銀行投放金融工具7400億元。
展望2023年貨幣政策,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近日召開的2022年第四季度例會明確,將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要“精準有力,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薄氨3中刨J總量有效增長,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由此基調來看,2023年總量政策仍可期待。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預計,2023年或將實施兩次降準。參考近年貨幣政策操作規律,央行每隔半年左右需深度釋放一次中長期資金維穩銀行體系流動性;但在內外部多重約束下,降準幅度或予以適度控制。結合經濟恢復節奏和銀行負債端壓力看,預計二季度初和四季度降準落地概率較高(4月和10月是窗口期),單次步長或維持在0.25個百分點。
結構性做“加法”
除了在總量上對經濟“呵護”,回顧2022年央行的貨幣政策,結構性工具可謂挑起了大梁。2022年以來,央行不斷豐富和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箱,達到“穩總量、調結構、降成本”等多重目標。
在前期定向支持基礎上,央行除了完成兩項普惠小微直達工具接續轉換,還增加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再貸款額度,推出科技創新再貸款、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以及保交樓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金融機構精準支持重點領域,持續加強對“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綠色發展的支持。
對此,周茂華評價,2022年央行推出的結構性工具充分發揮了精準直達優點,提升了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有效引導金融機構精準支持受困行業、實體經濟薄弱環節和重點新興領域。同時,結構工具也是基礎貨幣投放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在穩定預期與兼顧內外均衡方面的作用“獨到”。
2022年12月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釋放了這一信號。該會議明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要繼續做好“加法”,強化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行業的支持,落實好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和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綜合施策支持區域協調發展。
展望2023年,溫彬預計,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繼續配合財政、產業政策穩增長,并擴大精準滴灌范圍,呈現“增量、擴面、降價”等特征,在解決寬信用不足的同時著力調結構、降成本。
具體來看,在開發性金融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科技創新、普惠小微等領域繼續擴容,在消費、新市民、能源安全、信息科研等領域預計加碼;在大行和涉農類金融機構之外,再貸款工具或更多惠及股份行和城商行,以促進寬信用提速;1.75%的再貸款投放預計將成為“新常態”,部分替代MLF,成為商業銀行邊際負債成本定價錨,推動降低商業銀行負債成本(上市銀行平均負債成本1.95%,助力改善銀行邊際成本20基點左右)。
一季度降息可期
過去一年,央行也多次強調,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切實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市場化改革”關鍵在于價格。回顧2022年,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其中,政策利率多次調降,存貸款利率保持下行態勢,從金融機構資產負債兩端入手,推動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例如2022年1月和8月,央行兩次下調1年期MLF、7天期逆回購等主要政策利率,二者均累計下調20個基點至2.75%和2.0%;引導1年期、5年期以上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非對稱式調降,二者分別累計下調15個基點、35個基點至3.65%和4.30%,下調力度較大;同時,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引導國股銀行等集體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穩定負債成本,助力貸款利率創歷史新低。
展望2023年,央行強調,將持續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優化央行政策利率體系,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重要作用,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
溫彬預計,2023年降息仍有一定空間,一季度可能落地。當前疫情感染正逐步進入高峰期,經濟恢復短期受阻,穩增長壓力依然較大,需要政策繼續發力;同時,在2023年3月兩會召開之前,存在重大會議空窗期,為確?!伴_門紅”平穩,需要在疫情第一波沖擊結束后,加大需求端刺激政策的接續和對沖;此外,伴隨美聯儲加息節奏放緩,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回落至7以內,政策寬松的外部約束減弱。在此背景下,溫彬認為,OMO(公開市場操作)、MLF政策利率可能在一季度下調一次,幅度在10個基點左右,并帶動LPR下調;為緩解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預計5年期以上LPR降幅更大。但相較于2022年,整體政策利率調整空間相對有限。
在利率方面,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同樣認為,總的來看,2023年尤其是2023年上半年居民房貸利率下行的概率比較大。下調LPR,尤其是優先調降、單獨調降5年期LPR依然有必要,這樣可以逐步降低增量和存量房貸利率以及購房成本,滿足和進一步釋放居民剛需、改善型按揭貸款需求,提高居民購房意愿與能力,促進房地產市場銷售,推動樓市盡快出現趨勢性回暖勢頭。
“要降低LPR,在未來幾個月內適當降低MLF報價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饼嬩橹赋?,降息可以有效幫助商業銀行降低利息收入下降帶來的資產端的壓力,同時最近存款利率進入新一輪下調趨勢,也助力了報價行下調LPR報價加點的動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