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文鴻飛
在連續降息背景下,目前多家銀行的大額存單產品年利率從“4%”下行至“3%”左右。近日,部分中小銀行也已開始不同程度地下調普通定期存款利率,其中,3年期、5年期利率下調幅度普遍在20個基點以上。同時,受國內外綜合因素影響,國內資本市場波動加劇,部分投資產品收益波動較大,投資者避險情緒升高,從而使包括儲蓄國債、大額存單在內的“低風險”投資產品更加受到青睞。
儲蓄國債
(資料圖片)
利率年內已下降三次,發行當天售罄
11月15日是2022年第五期和第六期儲蓄國債(憑證式)發行的第六天。雖然按照計劃,11月10日至11月19日,有條件的市民皆可至相關銀行網點購買。但記者從青島銀行、農業銀行等營業網點獲悉,由于銷售火爆,11月10日發行第一天,全部額度均已售罄。“銷售特別火,11月10日當天上午,我們銀行就沒有額度了。”青島銀行一理財師告訴記者。農業銀行青島市分行一理財師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由于太受追捧,發行第一天就全賣完了。據介紹,儲蓄國債的投資門檻較低,風險也低,利息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提前支取利息損失較小,一直都是追求低風險的人群,尤其是年紀偏大人群的投資首選。
據悉,此次發行的兩期儲蓄國債最大發行總額300億元,第五期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3.05%,最大發行額150億元。第六期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3.22%,最大發行額150億元。3.05%、3.22%的票面利率與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相比,具有一定優勢。但記者梳理發現,儲蓄國債利率年內已下降三次。
11月10日發行的第五期和第六期儲蓄國債是今年發行的第六次儲蓄國債,前五次分別是3月(憑證式)、4月(電子式)、7月(電子式)、8月(電子式)、9月(憑證式)。從已發行的利率來看,今年3月、4月發售的儲蓄國債利率,與2021年11月最后一次儲蓄國債利率(三年期3.4%、五年期3.57%)相比,兩個年限品種國債利率均下調了5個基點。3月、4月儲蓄國債三年期票面年利率為3.35%、五年期票面年利率為3.52%。今年7月儲蓄國債(電子式)利率出現明顯下調,兩個期限品種較3月、4月均下調了15個基點。7月發行的三年期票面年利率3.2%、五年期為3.37%。8月儲蓄國債(電子式)利率與7月保持同一水平。9月儲蓄國債(憑證式)利率再現下調,兩個年限品種的國債利率較7月、8月均再降15個基點,9月三年期票面年利率3.05%、五年期票面年利率3.22%,而此次發行的儲蓄國債(憑證式)利率與9月保持同一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發行的兩期國債從購買之日開始計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不計復利,逾期兌付不加計利息。另外,本期國債持有時間不滿半年不計付利息,滿半年不滿1年按年利率0.35%計息,滿1年不滿2年按1.52%計息,滿2年不滿3年按2.54%計息;第六期國債持有時間滿3年不滿4年按3.04%計息,滿4年不滿5年按3.15%計息。另外,兩期國債可以掛失,但不得更名,不可流通轉讓。
大額存單
年利率一降再降,額度仍然緊俏
大額存單作為一項安全穩定、收益較高的銀行存款類產品,近年來一直備受關注。盡管今年以來經過兩輪存款利率下調,大額存單年利率已經下行至3%左右,但“一單難求”現象并未得到緩解。
11月14日上午9點40分,記者登錄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手機APP進入大額存單頁面發現,興業銀行20萬元起存的大額存單三年期、一年期、六個月、三個月的年利率分別為3.30%、2.20%、2.00%和1.80%;招商銀行20萬元起存的三年期、兩年期、一年期、六個月、三個月的年利率分別為2.90%、2.70%、2.20%、2.00%、1.80%;光大銀行20萬元起存的三年期、兩年期、一年期、六個月的年利率分別是3.3%、2.7%、2.2%、2%,綜上,股份制銀行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在2.90%到3.30%。隨后,記者登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的手機APP發現,工商銀行20萬元起存的三年期、兩年期、一年期、六個月的年利率分別為3.1%、2.5%、2.00%、1.8%,建設銀行20萬元起存的三年期的年利率為3.1%;農業銀行20萬元起存三年期、兩年期、一年期的年利率分別為3.1%、2.5%、2.00%,綜上,目前國有大行三年期大額存單年利率在3%左右。
自今年以來,包括大額存單在內的存款產品利率已經過多次下調,利率已進入了“3”時代,但“一單難求”的現象一直存在。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觀察到的情況是,大額存單的利率雖然有所下調,但并沒有改變供不應求的局面。”
其實,今年4月,大額存單市場就出現了客戶“搶購”的情況。“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3.45%,每天10:00準時搶。”今年7月中旬,興業銀行一理財師即在其個人朋友圈里如此營銷。11月14日,記者登錄青島銀行手機APP進入大額存單頁面后顯示,“當前暫無在售大額存單”。同一天,記者登錄平安銀行手機APP進入大額存單頁面發現,其20萬元起存的三年期產品已經售罄,僅剩下20萬元起存的一個月的產品在售。“今年大額存單的銷售可以說達到了歷史新高。”農業銀行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大額存單額度緣何一直緊俏?光大銀行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是近期市場波動較大,部分投資者轉向大額存單、存款一類防守型的理財產品;二是大額存單相對于普通的存款來講,收益率相對較高;三是大額存單雖然相較普通存款門檻較高,但流動性也比普通存款好,可以轉讓。
保險產品
資金靈活度高,增額終身壽險占據“C位”
隨著銀行存款利率下滑,一些帶有理財功能的保險產品開始走俏,其中,年金險和約定利率可達3.5%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最受市場關注。
今年6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2021年銀行代理渠道業務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1年人身險公司銀保業務全年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1990.99億元,同比增長18.63%。《報告》還顯示,在主銷產品中,增額終身壽險因資金靈活度高,用途多樣而占據期繳產品主流位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有40余家壽險公司將增額終身壽險作為主力產品。“增額終身壽險是公司今年力推的產品,賣得也特別好。此外,年金險賣得也不錯。”太平洋保險青島分公司一保險代理告訴記者。
就在這個月初,市民趙女士從太平人壽購買了一份增額終身壽險,年繳15000元。“幾只基金都是綠的,買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還不到2%,雖然之前買過很多保險產品了,但是沒有理財型的,聽說這個產品合同約定的保單復利3.5%,按照持有30年測算的話,年單利能達到6%左右,還具備大部分養老年金的優點,可以幫助實現長期儲蓄功能。”趙女士說。
對于增額終身壽險為何如此受追捧,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欣琦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增額終身壽險為被保人提供的身故風險保額相對較低,在絕大部分年份保額等同于現金價值,即退保和身故所能獲得的收益是相同的,因此,通常而言增額終身壽險被作為儲蓄型產品銷售,產品的現金價值是最主要的保險利益。
但是今年上半年,中國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就增額終身壽險存在的問題專門進行了通報。通報提出,部分人壽保險公司報送的11款增額終身壽險增額利率超過3.5%,易與產品定價利率混淆,存在噱頭營銷風險。今年10月,精算師協會發布提醒,購買增額終身壽險要謹慎,終身壽險主要功能是保險保障。增額終身壽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故或全殘保障,養老、儲蓄功能較少。如果保險消費者想要購買保險產品來滿足養老、儲蓄需求,應當選擇功能較為匹配、提供生存給付的年金保險或兩全保險產品較為可靠。
相關鏈接
還有哪些低風險投資產品可以考慮?
今年最后一期國債很多銀行已經售罄,大額存單額度一直緊俏,普通市民還有什么低風險的投資產品可選擇呢?
定期存款:大額存單門檻較高,一些起存額度更低的定期存款產品也值得推薦。其利率水平和同期限的大額存單接近。比如,招商銀行千元起存的三年期的定期存款產品,年利率為2.90%,與同期的20萬元起存的大額存單年利率一樣;建設銀行最低起存額為50元的整存整取產品,3個月至五年期的最高年利率為3.00%,略低于該行20萬元起存的三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3.1%。
養老儲蓄:11月20日起將在青島試點發行的養老儲蓄也不錯,據業內人士介紹,青島是五大試點城市之一。該產品的年收益率有望高于大額存單。據公開報道,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種類型,產品期限分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檔。儲戶在單家試點銀行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存款本金上限為50萬元,產品利率略高于大型銀行五年期定期存款的掛牌利率。
結構性存款:從安全、收益和流動性綜合考慮,結構性存款也是不錯的選擇。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從不同掛鉤標的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來看,10月份掛鉤匯率的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為2.88%;掛鉤黃金的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為2.76%,;掛鉤指數的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為3%;掛鉤股票、基金的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為2.4%。
同業存單基金:同業存單基金誕生于2021年12月,首批6只基金迄今已經運作滿半年,整體來看收益平穩,6只產品均取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1.85%。今年以來,權益市場震蕩不斷,低風險的同業存單基金應運走紅。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8月初,同業存單基金的總規模已經突破2000億元大關,這距離6月初突破1000億元僅僅過去了兩個月,規模增速迅猛。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