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9月21日24時,國內成品油價格迎來年內第七降。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本輪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290元和280元。折合升價,92號汽油下調0.23元;95號汽油下調0.24元;0號柴油下調0.24元。按一般家用汽車油箱50升容量估測,加滿一箱92號汽油,將少花11.5元。加上本次調價,國內成品油今年累計調價18次,呈現“十一漲七跌”格局。
當前,山東成品油每升限價分別為:92號汽油8.4元;95號汽油9.02元;0號柴油8.1元,調價后95號汽油重返8—9元區間,0號柴油價格也將回歸7—8元區間。本次也是國慶假期前最后一次調價,假期若駕車出行,燃油成本將明顯降低。
根據我國成品油調價機制,國內油價直接與本輪計價周期內的國際原油表現掛鉤。不同于上一周期內的高開低走,本輪原油價格持續低位震蕩運行。截至本輪計價周期內的第9個工作日,參考國際原油變化率為-6.53%,拉低國內成品油價格。自9月6日調價以來,原油價格基準之一的WTI原油圍繞85美元低位上下波動,9月7日大跌5.69%,以81.94美元一桶收盤,創下近8個月低點;同日,另一基準油倫敦布倫特原油失守90美元大關,收盤價跌至88美元一桶。整體來看,自6月中旬以來,原油價格一直處于下行趨勢中。
本周期內,盡管OPEC小幅減產計劃已經落地,卻未能達到明顯的提振油價效果。相反,因近期美元持續走強,直接拖累油價。美國8月通脹數據高于預期,美聯儲激進加息使美元持續走強,目前,美元指數突破110,創下20年新高。美元走強,意味著以美元計價的石油等大宗商品將貶值,油價面臨很大壓力。
北美高峰出行季過后,原油市場需求疲軟更加明顯。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數據顯示,近期美國原油和成品油庫存超預期增加,表明燃料需求不足并抑制油價。國際能源署(IEA)預計,第四季度石油需求增長幾乎為零。而美國銀行預測,2023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將為170萬桶/日,低于IEA、EIA和OPEC的預測數據,頻頻下調的原油需求前景預期強化了市場對油價的看跌情緒。
為取代俄羅斯的能源供應,歐洲需從更遠供應國家運送液化天然氣和石油,導致能源船只被占用的時間更長,從而使今年冬季可供租用船只緊缺,抬高船舶運費,用能成本將變高,進一步抑制原油需求。
未來原油利空與利多因素交織,雖目前來看需求不足以及經濟衰退預期等利空因素占據上風,但原油價格仍有上漲空間。有分析者認為,12月歐盟對俄羅斯海上石油進口的禁運生效后,俄羅斯的石油日供應量可能會驟降逾100萬桶。到明年2月份,由于歐盟的燃料禁運,又將有100萬桶/日的石油供應可能會中斷,因此供應短缺等油價利多因素后期可能會強化,對油價形成支撐。多空博弈下,未來原油或將持續震蕩運行。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