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迎來全面凈值化轉型。在經歷“破凈潮”“自購潮”后,理財收益逐步反彈,波動常態化。隨著產品譜系愈加豐富,投研能力成為銀行理財子公司“下半場”競爭制勝的關鍵。
“資管新規的核心目標,是通過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化轉型和打破剛性兌付,推動資管機構向真正意義上的機構投資者轉型。”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理財子公司成為銀行理財業務競爭最主要的載體。今年以來,有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準開業。6月30日,民生理財正式開業,注冊資本金50億元。此前,浦銀理財、施羅德交銀理財、上銀理財、高盛工銀理財相繼獲準開業。
銀行理財子公司隊伍不斷擴容。據統計,已有2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2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已獲準開業。
與此同時,浙商銀行、北京銀行、西安銀行、貴陽銀行、蘭州銀行等也透露擬設立理財子公司的意愿。“未來,理財產品或只能由理財公司發行,將促使更多中小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城商行將成開設理財子公司的主力。”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說。
針對一些中小銀行在人才、資金、牌照等方面存在不足的情況,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中小銀行以理財產品中央數據交換平臺上線為契機,建設和完善代銷系統,培養專業的理財顧問,大力發展理財產品代銷業務。
上半年,理財產品凈值波動甚至“破凈”成常態。3月股債市場大幅下跌,理財產品“破凈”數量高峰期曾超3000只。隨著市場轉暖,目前大約有700只產品仍處于“破凈”狀態,占比僅3.4%。
一位銀行理財子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大部分理財產品客戶風險偏好較低,對“破凈”接受度較低,在產品收益率下行時,需求相應下降。這也導致了理財市場短期出現集中贖回產品的現象,開放式凈值型理財規模小幅下降。
除了投資者,發行機構也持謹慎態度。普益標準數據顯示, 6月20日至6月26日新發669款銀行理財產品,產品發行量環比減少70款;共1558款理財產品在售,環比減少169款。
對于銀行理財子公司,董希淼建議:一是加強風險評測,向不同投資者提供不同風險等級、期限的理財產品;二是加強和改進投資者教育,提高投資者金融素養,引導投資者理性看待市場變化,做價值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者。
銀行理財子公司打造核心競爭力,強化投研能力是關鍵。“銀行理財子公司應明確差異化戰略定位;打造特色化產品體系,建立多渠道營銷體系;打造專業化人才團隊,全面提升投研、風險、運營等環節;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圈,加快科技賦能財富管理全流程。”普益標準研究員黃詩慧分析稱。
上半年,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專注打造特色資管體系,相繼推出“專精特新”、新能源、ESG等主題型產品,目前銀行理財市場已發行17只“專精特新”主題產品。
普益標準研究員羅倩認為,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對“專精特新”領域的研究仍不夠深入,產品研發及風險管理能力仍有欠缺。銀行理財子公司須進一步加強投研團隊建設,完善投研體系,細分投資領域,深入挖掘“專精特新”領域的投資價值。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