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身險公司銀保渠道年度保費四連漲,“小賬”問題仍是困擾
銀保渠道再次強勢回歸。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人身險公司銀保渠道年度保費實現了四連漲,漲幅遠高于人身險保費整體增速。
業內人士認為,同樣是銀保渠道,現在的銀保業務與以前的銀保業務已有明顯區別,險企和銀行持續探索高內涵價值合作模式。但與此同時,銀保渠道“頂流”產品增額終身壽險可能存在的利差損風險、長險短做風險需要引起重視,困擾銀保業務的“小賬”問題也有待進一步解決。
去年銀保保費同比增長近兩成
保險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人身險公司銀保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約1.2萬億元,同比增長18.63%,呈現連續四年增長態勢。對比來看,去年我國人身險公司實現原保險保費約3.12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5%。可見,銀保渠道業務增速遠高于整體業務增速。銀保渠道保費超人身險公司總保費的三分之一,業務占比較上年上升3.73個百分點。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近兩年銀保渠道保費占比提升,一方面是該渠道自身業務穩健增長,另一方面是個險渠道保費增長乏力導致銀保渠道占比被動上升。
歷史數據顯示,2011年,銀保渠道保費首次超過了營銷員渠道,占比達52.63%,成為我國人身險行業的第一大渠道。此后幾年,銀保業務的市場主體出現分化,銀行系保險公司異軍突起。從產品來看,銀保渠道主力產品為短期、高現價理財型產品。
2015年,隨著保險營銷員資格考試的取消,營銷員數量急劇增加,帶動個險業務突飛猛進,頭部主體依托個險優勢,不再看重銀保業務的規模。在多種因素影響下,銀保業務占比逐步回落。2017年,隨著《中國保監會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業內稱“134號文”)的發布,銀保渠道業務更是驟降,到2018年,其在人身險公司業務的占比下滑至約三成。
此后,銀保渠道業務再次開啟逐步上升的通道,至去年年底保費已實現四連漲。“現在銀保渠道的主力產品不再是此前的萬能險等理財型產品,更加注重保障和長期儲蓄功能。這是一個重大變化。”黃大智表示。2019年,銀保監會印發的《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管理辦法》指出,在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中,大力發展長期儲蓄型和風險保障型保險產品,持續調整和優化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結構。
從轉型效果來看,2020年,銀保渠道長期險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6120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新單期交原保險保費收入2249億元,同比增長10.9%。“政策推動銀保業務轉型升級,期交業務占比明顯提高。”保險業協會總結道。2021年,險企更加注重優化業務結構和內涵價值增長,不斷擴大期交業務體量,全年實現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7040.86億元,同比增長15.05%。其中,新單期交原保險保費收入2677.56億元,同比增長19.04%。
從銀保渠道的經營主體來看,去年共有84家人身險公司開展該項業務,而從市場集中度來看,各口徑排名前十位公司的市場份額都在持續下降,說明市場化競爭更為充分。
從銀保渠道的主力產品來看,保險業協會報告顯示,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具有的資金靈活度高,用途多樣的功能使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占據銀保市場絕對主流地位。終身壽險占據期交產品年度銷量前十中的七席。
在某商業銀行APP中,記者查看保險欄目,在“壽險”產品中,共有43款壽險產品。其中,40款為終身壽險,而從產品詳情來看,這些終身壽險大多是增額終身壽險。例如,排在第一位的某人身險公司終身壽險產品介紹為:“鎖定終身保障,有效保險金額每年遞增3.5%到終身;身故保障不低于所交保費。”
“頂流”產品利差損等風險需重視
近年來,人身險公司對銀保渠道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不僅中小險企十分注重,大型公司也重新布局該賽道,同時持續探索高內涵價值銀保合作模式。
例如,中國平安提出“新銀保”理念,并與平安銀行深化合作,協助打造平安銀行新優才隊伍;新華保險堅持兼顧規模與價值的發展策略,持續建設隊伍、深耕網點,帶動產能提升,提高經營效率,實現銀保渠道良好發展;太保壽險重啟銀保,打造全“芯”業務模式,聚焦戰略渠道,實現銀保業務的高質量發展等。各險企基于戰略定位、客戶需求、協同合作、數據共享的一體化布局,開始嘗試創建銀保業務高質量發展的新業態新生態。
盡管如今銀保渠道的產品及其價值與此前已經有明顯不同,但業內人士認為,銀保渠道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值得警惕。例如,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真正的終身壽險主要功能是財富傳承,但其會犧牲資金流動性,不太符合一般消費者的需求。目前,各家公司都擠在增額終身壽險這一“賽道”,并且拼的是復利增長值,在低利率環境下,險企存在較大的利差損風險。在今年初銀保監會下發的《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2022版)》也提到,增額終身壽險的保額遞增比例超過定價利率,存在嚴重誤導隱患;增額終身壽險的減保比例設計不合理,加保設計存在變相突破定價利率風險。
某人身險公司精算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銀保業務的“小賬”問題依然是困擾銀保業務的主要問題之一。“小賬”與“大賬”相對應。“大賬”是保險公司與銀行書面合同約定的手續費,為銀行明面上的代理銷售保險業務收入;“小賬”則是保險公司私下給銀行工作人員的銷售激勵,包括現金、實物、旅游獎勵等。“在爭奪資源,拼搶手續費的情況下,保險公司經營成本高企,同時也面臨較大的合規風險。”該人士表示,要解決這一問題并不容易,需要監管機構疏堵結合進行規范。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