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ST股為摘帽“各顯神通”,這些個股因涅槃預期遭市場追捧!
退市新規帶來的監管強壓逐步讓A股市場正本清源,與此同時披星戴帽的個股也開始各顯神通,意欲掙脫困境。
5月25日、26日,又將有8家上市公司扎堆進入退市整理期。另一方面,在5月份撤銷風險提示的個股也有20家公司,還有諸多ST股也在不斷釋放利好消息,摘帽預期十分濃郁。有資管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摘帽預期存在炒作的可能,投資者需要仔細甄別有無渾水摸魚的現象?!?/p>
集中負重,輕上陣
今年有不少個股,因摘帽預期遭到市場追捧,而其中有部分將出現反轉的行情。反轉背后,不論是財務巧計,亦或是背靠大樹,都成為其掃清陰霾重整旗鼓的重要手段。
科創板ST第一股*ST恒譽(688309.SH)便是“輕上陣”的典型,公司將壓力集中在2021年,如果一切順利,公司實現涅槃幾成定局。
受退市新規中“扣非凈利潤+營業收入”組合指標的影響,*ST恒譽因業績不佳,成為科創板首家*ST公司。根據年報,公司2021年全年營業收入8456.59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1.56%;扣非歸母凈利潤-2132.23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51,23%。
其實公司在風險提示公告中早已經提示其訂單滯后的影響,并在一季報中更新了最新訂單數據。據一季報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在手訂單為2.96億元(含稅),按三年(2018-2020年)平均銷售凈利率來看,這部分訂單所帶來的凈利潤約在8000萬上下。
進一步拆析年報數據,公司還計提了應收款、合同資產減值損失合計2959.85萬元,這也正是*ST恒譽凈利潤轉虧的關鍵因素之一。
*ST恒譽的反轉之路從一季度開始展露。一季報顯示,公司當期營業收入3940.15萬元,同比增長101.15%,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154.20萬元,同比增長847.18%,與此同時,公司此前的應收賬款準備也開始收回,一季度收到順通環保還款5644.2萬元,業績已經出現明顯反轉勢頭。
應收賬款回收、凈利潤延期兌現、新增業務創收,2022年有望成為公司歷史盈利能力最強之年。
*ST恒譽的銷售毛利率始終維持在40%以上,在行業內處于絕對領先地位,而公司銷往海外的產品毛利率在2021年已經達到97%,若海外市場能夠持續推進,公司盈利能力還將進一步加強。
改頭換面,背靠大樹
ST龍凈(600388.SH)同樣在戴帽初期就亮出一手強強聯合,并購解困的好牌。因年度內控審計報告被審計機構出具否定意見,龍凈環保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為ST龍凈。
但在一片恐慌性踩踏紛至沓來之際,公司宣布紫金礦業17.34億入主龍凈環保,成為第一大股東,一時間ST龍凈一掃“戴帽”陰霾。
翻看ST龍凈年報數據,公司2021年經營業績也十分可觀。2021年,ST龍凈實現營收112.97億元,同比增長10.96%,凈利潤8.6億元,同比增長22.42%,但因2021年對名筑建工、頂丞建工等相關方進行大額預付款項,致使年度內控審計報告被審計機構出具否定意見。
ST龍凈的逆襲源于“白衣騎士”的現身,早在今年2月雙方便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紫金礦業以8.23億成為龍凈環保的第二大股東,但沒想到的是,3個月之后,紫金礦業繼續“買買買”完成對ST龍凈的控股。
ST龍凈也并非孤例,記者注意到近期不少ST公司也在推進自家的重整計劃。*ST凱樂(600260.SH)是被動重整的典型,公司因不能清償債務遭到債權人起訴,并經法院批準啟動對上市公司重整程序,預重整期限6個月。
目前公司正在公開招募和遴選重整投資人,不過公司臨時管理人也對重整提出要求,要求意向重整投資人在清償破產費用外,還需要提出未來上市公司的經營方案,并提供2023年-2025年未來三個年度的盈利目標。
受累于原控股股東違規的ST冠福(002102.SZ)也在近期擬通過股權轉讓、表決權委托方式變更上市公司實控人,若表決權委托生效后,城發資本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荊州市國資委將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掃清陰霾,雨過天晴
翻看今年新增ST的公司,不少公司因為子公司失控被迫戴帽,究其根源多源于業績補償糾紛,糾紛過后,也有望雨過天晴。
ST中嘉(000889.SZ)對自己解決業績補償糾紛的底氣就十分足。圍繞這起糾紛,公司近期邀請了諸多法律界人士進行討論,均認為對方應當履行業績補償條款,公司并無違約責任,有權請求其賠償損失。
公司目前窘況源于2018年收購標的嘉華信息業績未能達標,進而與原股東方產生補償糾紛。ST中嘉一方認為嘉華信息原股東方應按照補償協議對上市公司做出補償,而原股東方則以上市公司未能按期支付全部現金對價,并且存在干擾公司經營為由拒絕補償。
曾經“甜蜜”的雙方如今對薄公庭,但目前糾紛尚未裁決,ST中嘉暫時也因無法化解子公司失控的局面,讓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失去了完整性,進而帶帽。
掃清陰霾的底氣源于歷史上監管層對業績承諾方的追訴。今年監管部門對金盾股份曾經的業績補償方案進行了公開處分,另外珈偉新能(300317.SZ)、新日恒力(600165.SH)等公司的交易對手也因違反業績補償承諾,受到滬深交易所紀律處分,從最終仲裁結果來看,業績承諾方依然要履行補償義務。
“脫胎換骨”成色需審視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上市公司提出“摘帽去星”的申請,也需獲得對應交易所的批準,才能真正恢復“真身”,在這一過程中,監管層也將密切審視其蛻變真偽。
記者查閱公告后發現,監管層對申請“摘帽去星”的上市公司的年報審核更為嚴苛,問詢重點主要涉及財務指標波動緣由、是否存在虛增利潤等現象。
如*ST萬方(000638.SZ)的年報問詢函中,深交所就對公司部分業務大幅超過過往的情況質疑,要求公司解釋說明其緣由。軟件服務業務上,僅僅10月、11月公司軟件服務業務確認收入高達8200.22萬元。
另外公司在報告期內收購的軍工標的鑄鼎工大,在2019年、2020年兩個會計年度僅實現凈利潤88.23萬元、12.28萬元的情況下,2021年一舉拿下2,093.76萬元的凈利潤,這一現象也引起監管層的注意。即便是軍工標的,監管層也要求其出具招投標信息、合同、驗收單等相關證明材料。
又如*ST博信(600083.SH)在披露2021年度報告后也收到了交易所的年報問詢函。交易所需要公司進一步補充關于第四季度大幅增長的原因、智能硬件自有品牌業務是否具有真實性、是否屬于非經常性損益等方面的信息,并確認是否存在關聯交易現象。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p>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